西宁城北生物园区派出所:法治引领社区警务多元共建平安辖区
中新网青海新闻8月23日电(王娟娟)为扎实推进社区警务工作走深走实,西宁市公安局城北分局生物园区派出所以实有人口为基准,积极探索多方联动、普法宣传和化解矛盾纠纷新路子,综合考虑人、事、地、物、组织等要素,从多维度出发,促融合、出新招、盯主体,夯实平安服务根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

紧跟服务需求促融合 提升组织架构的契合度
结合当前“平安西宁建设”工作,生物园区派出所组织辖区4个社区及18家物业负责人召开“警务+社区+物业”联防座谈会议,由所长童延廷向大家阐述“警务+社区+物业”联控管理模式以及“派出所主防”工作思路。并围绕警务工作、安全防范、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工作,向参会群众进行汇报。
警务机制改革以来,生物园区派出所创新引领“警社共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模式,充分发挥社区、物业“人熟、地熟、事熟”优势,组建“义警队”,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带体,形成覆盖全域的专群结合的联防网。
同时,充分发挥社区民警80%以上时间“沉在社区”工作和社区民警兼职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的优势,积极发挥“组团下沉服务队”司法、城管、社区、物业等成员作用,以“清街扫楼”工作为抓手,制定每周走访的任务、要求,逐门逐户采集人员信息,并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再维护、再完善,从而提升基础数据质量,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率。

紧扣辖区特点出新招 提升普法靶向的精准度
生物园区作为西宁市独特的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企业商户林立、从业人员来源驳杂,整个辖区内注册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合计6000余户,从业人员约3.3万余人。
针对以上特点,生物园区派出所积极构建“联防共防齐防”模式,采取“自力+借力”的方式,将警务工作与商圈治理深度融合,整合辖区重点单位、企业,网格员、志愿者、保安力量,共同解决影响商圈发展的治安、消防等问题,打造“公安有防范、企业齐参与”的商圈警务治理格局。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频发、员工法治意识淡薄等现状,生物园区派出所积极推行“警企见面日”,创新思维、依托普法小分队、警企联盟群等多种渠道,推进全覆盖、高密度、多维度反诈宣传工作,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多发高发势头。
紧盯问题导向抓主体 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度
为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生物园区派出所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通过入户排查、警情梳理等途径,充分掌握苗头性风险隐患,及时掌握各类动态信息和社情民意,记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度问题,通过交流了解各住户的家庭情况、思想动态、邻里关系。
同时,生物园区派出所民辅警对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进行详细走访,做到全面标注、准确分类、动态掌握,重大风险隐患信息及时排查录入、上报,并落实重点人员台账建立制度,分类落实管控措施,对登记不规范、内容不详实的重点人员信息及时更新。
此外,民警通过电话联系、上门入户、到所约谈等方式,采取拉家常的形式,与重点人员倾心交流,积极向其宣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有效消除其抵触和排斥心理,引导其增强敬法、学法和守法意识,守住底线,不越红线,融入社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