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分社正文
中国新闻网-青海新闻
搜 索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青海各地

扎根雪域果洛 他把欠女儿的爱,给了更有需要的人

2022年08月01日 15:16
来源:上海援青干部联络组

  跨越3000多公里,从平均海拔不足10米的繁华都市,一路跨越江河、草地和雪山,带着深厚情谊,扎根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果洛,张立第一次看到了广袤无垠的大草原,第一次感受到了零下35℃的极度严寒,一切都颠覆了他对高原的认知。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是该省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环境最艰苦、经济社会发展最滞后、单一民族成分比例最高的州,其中,达日县,海拔超过4200米,属于国家规定的六类艰苦边远地区中的“六类区”。2019年7月,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副镇长张立作为上海市第四批援青干部中的一员,被选派至果洛州达日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

  “在决定申请援青的时候,我便做了很多的功课,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口民族,我自认为做足了准备,一定能给那里带来新的大改变。”张立说,直到他坐着大巴车,慢慢靠近果洛时,才发觉自己还是“太嫩”。

  达日县地广人稀,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生活着4万多人,其中藏族占90%以上。一年无明显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冷季风大雪多,气候寒冷,持续时间7至8个月,多有风雪灾害。

  “这么大的面积却不能种植绝大多数的农作物,也不像上海能养个鸡鸭什么的,只能养牛羊,再加上这里生产生活受自然条件影响严重,一旦有雪灾,牛羊就没有吃的,就会饿死冻死。”张立说,来达日之前,他喜欢下雪,认为那是大自然的馈赠,如今却很怕下雪。

  张立回忆,他来到达日的第一年便感受到了零下35℃的极度严寒。“这边有个说法,‘要么在冬季,要么大约在冬季。’说句实话,连我家的冰箱可能都没有零下35℃。”

  除了高寒,高反也是所有援青干部面临的难题,张立成了典型代表。在抵达海拔2000多米的青海省省会西宁时,张立就觉得自己走路像踩在棉花上,一深一浅、一高一低,抵达果洛后,更像是负重20公斤,时不时地要专门调整呼吸。

  “高反加上水土不服,导致我们没能马上有效开展工作,看书、查资料是当时最好的方式。”张立明白“眼见为实、事必躬亲”才是最好的方式,等身体稍微好转时,便和援友一同走访调研达日县“九乡一镇”,向长期在青工作的各族干部群众学习,熟悉民族宗教政策和达日历史文化风俗,逐渐与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从“局外人”成了“家里人”。

  教育和医疗每年都是上海援建的重点。“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控辍保学’,原来硬件设施达不到的时候,这帮娃娃都是散在大草原上,跟着父母放牧,也不会汉语。但现在很明显,小学出来都会说标准普通话。”张立介绍。

  然而,事物的发展总会产生新的问题。2020年,同为人父的张立在达日县满掌乡遇到的两个孩子,让他心里增添了许多酸楚。“两个孩子的普通话特别标准,我们都觉得很欣慰,但当我问他们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时,大一点的孩子最远去过西宁,小一点的最远去过达日县县城吉迈镇,我当时深受震撼。”

  那时起,张立见到孩子便会问他们有没有出去过?最远去过哪里?最终发现大部分孩子没有出过青海省,甚至没出过达日县,他们没有所谓的“走出大山,看一看这世界”。

  此外,张立还发现,达日县的学龄前教育仍然相对落后。“这里所谓的幼儿园更多是确保小孩白天有人管,给到他们的教育相对有限。”为进一步提升县里学龄前教育整体水平,他开始策划筹建学龄前教育爱心结对联盟。“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走出去开拓视野,回来后奋发向上,我相信多年以后,这个地方的发展就在他们手里。”

  作为一名援青干部,张立希望自己能在这里留下一些印记。“我主要想做的事情,除了人才的可续化培养,另一桩就是产业的发展。”在达日县这个位于三江源核心保护区域内的“黄河源头”,环保是重中之重,可发展项目很少。

  经过走访调研,张立决定从牦牛产业入手,将其作为一个突破口,通过“一产”的发展壮大,带动“二产”“三产”的社会活力,让当地群众获得最大利益。张立积极协调引进上海企业落户达日县,并与达日县人民政府联合推动“达日牦牛走向全国”项目,通过整合达日县牦牛产业链,建设牦牛养殖基地、交易基地等,推动牦牛产业成为达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最有潜力的产业。

  2020年,共计销售交付2638头牦牛,交易金额达1236万元,自此开启了公司化运营,牧民市场化销牛的新模式,提升了达日县牦牛特色产业的内生“造血”功能。“以前,达日的牦牛是不往外销售的,他们卖牛奶,利润很低,养殖也是散养。可是,生态畜牧不是简单地自由放牧,而是充分考虑草蓄平衡,最好能每周都能有出栏。”张立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立和援友创新开展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为主要目的的“育苗”行动和与促进就业紧密结合的“育才”计划。通过上海优质幼教资源的结对共建引入和与专业技术职校的合作,实现更广义的“既扶智又扶志”“既输血又造血”,增强致富内生动力,培养和发扬了达日县新一代的自力更生精神。

  “我们通过三交服务(交往、交流、交融),把年轻人带出去,让他们去外面学点本领以后再回来。现在已经有一批之前接受过培训的致富带路人,他们在上海学完后返回达日县,已经开始搞起了电商。”张立满脸欣慰地说。

  三年来,张立的援友们都纷纷将家人接来探亲,他却迟迟没有让家人来。“我连视频电话都很少打,我离开时,女儿刚上二年级,偶尔视频看到她,心里也满是愧疚,所以情愿不见。”张立说,这三年里面欠女儿的父爱或许不一定能补得上,但是等她稍微长大些,张立会亲自带女儿来达日,让她看看爸爸曾经奋斗过的雪域果洛,告诉女儿,这三年里面父亲的爱给了更有需要的人。(完)

编辑:甘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