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分社正文
中国新闻网-青海新闻
搜 索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青海各地

三江源头浦江情 上海干部再上雪域印初心

2022年08月01日 15:33
来源:上海援青干部联络组

  “2013年到青海的那些日子,头痛、失眠、肠胃不适几乎是日日相随,流鼻血、缺氧、失眠让我这个170斤的‘胖子’茶饭不思、衣带渐宽,短短3个月瘦了40斤,一起去的兄弟们都戏称我这是变相‘减肥’。”45岁的上海援青干部马辉风趣地说。

  马辉原是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街道副书记,2020年7月,他来到“三江源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这次是他第二次上高原援助青海。

  “来果洛之前,我脑海中的画面:片片草原,悠哉的牛羊群在陡峭的山崖壁上错落有致地自由行走。但当我真正将双脚踩在青海高原的土地上,才发现原来想象和现实的距离是如此遥远。”时隔9年,马辉依然清晰记得2013年的夏天,他和第二批援青干部来到果洛的“初印象”。

  初到玛沁,随着刚上高原的兴奋和激动逐渐平复,接踵而来的便是思乡之情、心理的落差和身体的不适。从滨海都市到西部地区的高原小城的落差感,从海拔4米的上海到海平均拔4200米的高原,最大的挑战还是因缺氧造成的高原反应。

  “一年四季变两季,一个冬季,一个大约在冬季。”王辉说,援青虽然艰苦,但却是施展才华、积累经验、历练人生的平台和机遇。他怀着“选择援青,就是选择了吃苦和奉献”的初心,在果洛各项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次援青,马辉任玛沁县政府办副主任,主要工作是配合援青副县长抓好上海对口援建项目。

  “第一次援青我36岁,孩子上幼儿园,这一次我45岁了,孩子上初中。我也时常愧疚于自己作为儿子、丈夫、父亲角色的缺位,遗憾于错过了宝贝女儿成长的珍贵瞬间。”马辉减慢了说话的语速,但接下来的话异常坚定:“能够成为果洛干部队伍中的一员,是组织对我的信任,也是对自身素质和意志的挑战。我们更应该肩负起这份责任,不辱使命。”

  在一般的概念里,从来都是“上”省会,但是在青海果洛,大家却说“下”西宁。所谓上下之别,是以海拔而计。行走果洛,便是行走在“云层之上的天路”。在果洛工作的期间,有人曾经问马辉:“你们挂职干部,有必要这么认真?也就来三年,你们不会在这里一辈子啊!”

  “但在我们心里,对果洛,是承诺与责任;对上海,是一份不辜负。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在高原工作的艰辛,高寒、缺氧,但也让我感受到果洛各级领导干部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被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深感染。”马辉说。

  第一次援青的3年里,226个大大小小的项目,看似枯燥的数据里实则灌注的是马辉和其他16个援青干部的青葱岁月,项目资金跟着立项走、拨付跟着进度走,17人虽散落在7万多平方公里的果洛大地,但他们深知职责使命——要对上海援青资金负责,要对项目安全施工负责,更要对果洛百姓负责。

  “离开果洛的4年,我时常会惦记果洛的兄弟和牧民们。要是在电视或是网络看到果洛的消息,就会看看果洛变样了没有,能不能在镜头中看到曾经的那份熟悉。”马辉说,回到上海他会将有助于果洛发展或是与果洛相关的事情记在心里,好像已经感知到会再上这雪域高原。

  2020年7月,回到上海4年后,马辉再次加入第四批援青工作团队重返果、洛重返玛沁工作。他深切感受到多年来,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在上海的对口支援下,在果洛州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卓绝的奋斗下,果洛州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从西宁上果洛要做10个小时的汽车,一路上颠簸不堪,山体滑坡、安全事故时常发生。这次回来果洛有了机场,所有时间加起来也不过3小时,机场到政府也只有8公里。”马辉说着二上高原的感受。

  看到再次来到玛沁的马辉,曾经一起工作的果洛干部送来大大的拥抱、洁白的哈达。“虽然他们在组织的培养下,都到了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但曾经的那份亲热劲儿还是没变。”马辉笑着说。

  这次来果洛,援青工作坚持以基本医疗和教育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经济合作等为主要内容,向基层和牧区倾斜,努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从“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

  马辉作为副县长,聚力聚焦援青主责主业,重点用好市区统筹资金,选好项目,抓好项目落地,完成好“规定动作”,发挥好对口援助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争取虹口区的大力支持,调动各方资源和优势,开展多方位、多形式的援助工作,让“自选动作”更加精彩。

  “这次来高原反应好一点,但还是有,坚持一下就过去了。加上现在交通便利,上山下乡比第一次的时候快捷多了。”这一次,马辉坚持每周下乡,不怕山高路远,到项目的现场实际检查,到牧户的家里去切身体验,克服了缺氧严重、高反不适、身体乏力等诸多困难。

  “上一次援青我们去下大武乡要下很大决心,最少得有两三辆车才能去。因为下大武乡是玛沁最远的乡,路况不好还要跨过甘德县和达日县,12个小时才能到。”马辉回忆道,天气好的时候一路粉尘,雨雪天气车辆打滑。

  如今,玛沁大多数乡镇都通了高速公路,到下大武乡只需一辆车、一个半小时,说走就走。

  三年来,上海在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中,重点打造玛沁县农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大力推进拉加镇赛什托村蔬菜大棚项目、产业孵化园项目、巾帼脱贫示范基地项目等,不断增加群众收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接乡村振兴。

  “我们将援建项目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投入资金助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在拉加镇赛什托村、优云乡德当村,强化规划引领,高质量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切实改善牧民人居环境,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马辉说,他们推动玛沁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针对玛沁县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亟待提高、医疗队伍断层现象严重、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虹口区卫生系统组建了3批援青医疗专家组,在开展巡诊的同时,对当地业务骨干手把手教技术、传经验、谈体会,规范操作流程。

  同时,持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当洛乡寄校、优云乡寄校修缮项目、玛沁县幼儿园项目、拉加镇幼儿园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条件和水平。积极推动优云乡寄校、东倾够乡寄校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新建34套教师周转房,改善基层教师居住条件,更好的投入教学工作。

  马辉充分发挥虹口区和玛沁县交流交往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让更多的虹口区干部职工走进果洛、走进玛沁,让更多的果洛人、玛沁人走出果洛、走出玛沁,前往上海,通过交流,相互学习、形成合力、共同提高,激发和创造更多的对口帮扶机会和项目,让对口支援工作的效果得到了放大。截至2022年3月,两地互访人次共计达到50批次710人次。

  三年来,上海市对口支援玛沁县建设项目32个。2020年共确定上海援建项目13项。2021年共确定上海援建项目8项。2022年共确定上海援建项目11项。(完)

编辑:张海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