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分社正文
中国新闻网-青海新闻
搜 索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青海各地

严磊援青记:从上海外滩到黄河源头第一县

2022年08月01日 15:34
来源:上海援青干部联络组

  从寸土寸金的上海外滩,到地广人稀的青海果洛州;从日均人流量百万计的南京路,到青海省海拔最高的果洛州玛多县,援青干部严磊说,“尽管我的身份是援青干部,职责是对口支援帮扶,但我自己感觉援青这三年,收获满满。”

  从上海市黄浦区外滩街道办事处的干部,到“黄河源头第一县”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严磊援青,不仅援了才干、磨砺了品质,并最终理解何为“援青三年,厚重一生”。

  在河源儿女的精神感召下感悟高原品格

  从筹划援青开始,严磊打算买一份果洛地图和一份玛多地图,毕竟玛多县的面积是上海的四倍。从网络搜索资料,严磊发现旅行爱好者们普遍反映高原反应之烈与气候环境之苦。

  从经济建设为首要任务的上海,到生态保护优先的玛多县,严磊感受到的不仅是两地地理气候的“不一样”,而且是发展方向和产业重点的“不一样”,“我们玛多县处于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这要求我们推进援建工作时,转变思路。如援建一所学校,先要看看选址是不是在生态红线里;建一所房子,到现场检查,要看砂石料有没有进货单,会不会是施工队偷懒从旁边的山上挖来的。”

  但另外一种“不一样”,感召着严磊,并让他花三年时间,感悟高原品格。

  “果洛州的大多数干部,都是十几年、几十年在雪域高原默默奋斗,承受着高海拔精神压力和身体负担的同时,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胜利的伟大成果。”严磊感触万千,“在这里,‘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不只是一句口号。”

  每每想到这里,严磊还有点“小惭愧”。成为援青干部,他曾经还比较自豪,“觉得我一个上海人,能够从上海这个零海拔地区去玛多这个平均海拔4500米的地方工作3年,自己挺不容易。”

  “但和他们相比,我还差得多。”严磊对记者说,“在玛多,河源儿女守着2.5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守着丰富的水土资源,守着为了生态保护而叫停的金矿,乐观热情、充满希望。这种坚守精神,令我动容。”

  援青是锻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人才的生动实践。“我们刚到青海,很多领导同事厚爱有加,怕我们高原反应,让我们做事慢一点,不要跑、不要跳,不要着急。”严磊眼里闪着光,“但青海的同事们,都是快步行动,而且长期坚守高原。我很震撼。”

  像严磊一样,援青干部人才克服高寒缺氧的挑战、经受孤独寂寞的考验,全身心投入热爱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的火热实践。不管对内还是对外,严磊化身“宣传员”,讲好青海故事、讲好玛多故事。

  ——讲好青海生态保护故事。严磊说,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是青海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但不能全部扛在青海人的肩上。下游的民众吃上洁净的水,是因为有人在源头的守护。

  ——讲好玛多生态管护员的故事。在玛多县,生态管护员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国之大者”。

  ——讲好玛多干部索拉的故事。索拉坚守工作岗位,心系牧民群众,在玛多大地震后大家憧憬建设美好家园之际,最后倒在岗位上。

  ——讲好青海人民守护富足的矿产,而不大规模开发的故事。

  “通过这些事例,我希望引导更多的人了解青海、关注青海,甚至来到青海参与建设。”严磊眼神中充满期待。

  为民造福“交支票不交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严磊说,要锤炼党性修养,要担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

  玛多是万里黄河第一县。畜牧业是玛多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这也符合青海省“四地”建设中的生态畜牧业产业高地的要求。近年来,上海援建资金和项目,集聚投向生态畜牧业。

  从玛多藏羊(地理标志产品)种群保护,到畜牧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再向上海大力推广玛多绿色有机牛羊肉……援青干部不遗余力。

  除了进入上海的展销会,玛多绿色有机牛羊肉还进入黄浦区政府和大型集团采购名录,甚至由外滩和平饭店的著名厨师研制相关菜肴,得到较高评价。

  藏羊种群保护、合作社硬件建设、乳制品生产、推广到上海市场……严磊和援青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进一步打好玛多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这张牌。

  民生领域是援青重头戏。“民生幸福是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基础。”严磊说,玛多县在2019年脱贫摘帽,相关政策、资金、项目力度不减。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特别是在援青“十四五”的规划和2022年计划项目当中,援青团队进一步加大对小康示范村、易地扶贫搬迁点的综合保障设施的投入,确保民生向稳向好。

  “教育发展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要素。我们必然终将靠自己的人才,来建设自己的城市。”在玛多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本达标的背景下,严磊认为,要提高软实力,“我们试点投资了教育人才引进工作,配套建设教师周转房,引进的20名省内师资力量通过教学,效果良好。”

  “现在县上多了20名老师,不仅成为新鲜血液,这也给其他老师参加培训、增长才干,提供了空间。”严磊说。

  而为实现项目落地见效,严磊和同事们开展“全过程融入式服务”,自我要求“交支票不交责任”。项目前期阶段,他和援青副县长一起主动与建设单位就项目可研内容进行充分沟通,确保可研内容与下达的援建项目建设内容完全一致并具备实操性。同时,积极参加每一场项目可研评审会,力争把计划实施的项目安安稳稳“扶上马”。

  在项目实施阶段,严磊一方面重点把关援建项目关键环节和重要文本。另一方面定期开展项目现场检查,在原材料进场、隐蔽工程验收、主体结构封顶、现场施工安全等多个环节与建设单位负责同志共同把关,确保项目建设安全、平稳、有序。在项目资金拨付和验收总结阶段,严磊主要负责对援建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拨付的先期把关审核。

  援青三年,厚重一生

  三年以来,严磊在这块土地上共同经历和见证了建党100周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对口援青十周年等历史性时刻,也携手面对和克服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玛多“5.22”大地震等挑战。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行。但这三年,我最高兴的不是援青做了哪些事,而是因为我来到了这里。”严磊说,“在与上海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中锻炼了工作能力;在携手抗击新冠疫情和地震灾害的挑战中磨炼了意志心性;在推动和参与两地交往交流中感受了民族融合;在雪域高原和河源儿女的精神感召下感悟了高原精神;在三年的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中结交了真心朋友。”

  “援青三年,厚重一生。”严磊满怀难以诉说的情感,“在我未来的人生中,会一直想念这里的人和事,并一直给我触动。”

编辑:甘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