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电力“带电”师徒不约而同变身“大白”
中新网青海新闻5月18日电 题:青海电力“带电”师徒不约而同变身“大白”
作者 谢莉蓉 姜栋奎
“请大家扫双码,保持安全距离。”5月15日,在西宁城西区一个小区内的核酸监测点位,一位胸前贴着“党员志愿者”红标的“大白”正在认真查验待检人员健康码和行程码。

隔着一身严密的防护装备,很难看出,这位精干利索、步伐有力的志愿者是一位已经54岁的老党员,是该小区七十多名志愿者中最年长的一位。他是翁钢,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作业班成员,青海电网带电作业的“领军人物”,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海省“工人技术明星”、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也是国网青海电力三江源(超高压)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
在电网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翁钢总是冲在最前。本轮疫情发生后,5月9日,看到小区里招募志愿者的信息,他第一时间与家人商量后又积极报了名。加入志愿者微信群后,他看见了一个熟悉的头像,原来,他的徒弟王杰已早他一步加入了这个志愿者队伍。王杰是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作业班班长,也是一名技术尖兵。

次日一早,师徒俩便正式上岗,在小区里的核酸采样点协助采样工作。翁钢负责查验人员信息和采样扫码登记,王杰负责维护秩序,并引导行动不便的老人以及年幼的儿童走绿色通道。有年纪大的老人听力不好,有老人拿着智能手机但不会操作,他们都第一时间给予热心帮助。
青海高原昼夜温差大,早晨6点上岗时气温还不到5摄氏度,晴天白天温度最高可达到25摄氏度,一人一天一套防护服一穿就是8到10小时,中途不能摘口罩,不能喝水吃东西,不能增减衣物,在中午日照的强辐射下,身上的衣服都会全部湿透,他们每天都默默忍耐着清晨的寒冷,忍耐着烈日下的闷热和口干舌燥。初夏的高原气温忽高忽低,采样第四天,迎来气温回落和连续阴雨天,下楼采样的部分居民重新穿上了羽绒服,而衣着单薄的他们依然穿梭于风雨中,以最浓的热情温暖着这方暂未回暖的天地。
他们把工作中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的作风也带到了志愿服务中。面对持续高强度的工作,翁钢说:“当然会疲惫,但这跟我们输电线路检修工作相比,一点都不苦。能投身抗疫为群众做点贡献,我感到很荣幸!”
与榜样同行,力量无穷;与模范同步,信心百倍。“劳模”翁钢不仅为身边同事们竖起了一面敬业奉献的旗帜,他的志愿服务精神也在默默影响着身边的同事,这次疫情防控中,除了徒弟王杰,还有他的同事郭生辉、魏孔军、韩福昌等人也在志愿者队伍中,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