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分社正文
中国新闻网-青海新闻
搜 索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警务改革丨海东市公安局出台《多所连片防区制警务运行模式改革指导意见》 以改革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提档升级

2023年09月29日 10:23
来源:海东公安

  导 读

  近期,海东市公安局出台《多所连片防区制警务运行模式改革指导意见 》,核心是以“两队一室”改革为牵引,做优综合指挥室,做实社区警务队,做专执法办案队,以点盖面、串线成链,在城关派出所实行“标准型”勤务模式,在农村派出所试行“串联型”勤务模式,打防并举,全面提升各县(区)公安机关掌控辖区治安大局整体能力和水平。

  近期,市公安局立足海东“半农半城”的特殊发展阶段, 通过在全市范围内深入调研,到省内外兄弟单位学习观摩、交流探讨,结合全市公安派出所现状专题研究、多方论证,海东市公安局出台《多所连片防区制警务运行模式改革指导意见》,旨在打破派出所传统辖区边界,设置“多所连片防区”,在城关派出所实行“标准型”勤务模式,在农村派出所试行“串联型”勤务模式,警种参战上下捆绑,整合资源攥指成拳,提升基层打防效能。

  01.针对全市公安机关“警力与警情不相匹配、警力与承担警务工作量不相匹配、警务工作点多面广忙闲不均”等问题。

  《措施》跨所设置防区。区域协防、跨所联动,是务实之需,是现实之要。各县(区)要打破农村派出所传统辖区边界,依据各所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和警情多寡,将位置相邻、警情相似的若干个所的辖区设置为一个防区,名称可以辖区山川或标志性建筑等事物命名。各县(区)的防区设置,不多于5个,城关派出所单设1个防区,防区办公室一般设在中心所,具体情况根据防区实际需求酌情而定。

  02.针对机关资源人才悬浮不接地气,县局副职与警种副职只有条线指导没有“责任田”压责等问题。

  《措施》条块分工明责。防区就是“责任田”,是战场,也是考场。要实行“县(区)局领导+责任警种+派出所”三级责任捆绑机制,守好“责任田”。各县(区)公安局班子成员分工在原有条线分管部门、警种的基础上,同时担任块上防区的主官。“一把手”负责县府所在防区,其他局领导根据特长分别负责一个防区。常规性会议中,由分管防区的局领导汇报“防除降保”工作。日常工作中,每一名县(区)局领导把防区内急需完成的任务分配给各警种大队承接。各县(区)公安局法制、治安、刑侦、经侦、禁毒、网安、国保、反恐、交警、巡逻大队等警种领导和民警,做到责任到块,明确分管一个防区“责任田”,并担任该防区执法办案队或者社区警务队的责任民警,推动机关领导、警种大队和派出所戮力同心,责任共担。

  03.针对基层党建阵地功能不完善、党支部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措施》防区成立支部。公安基层加强党建工作是“首要”,也是“保障”。推动防区建设,必须坚持把支部建在防区上。同一防区内的若干个派出所,成立一个党支部,由分管该防区的局领导担任支部书记,几个所中的中心所所长任副书记,其他所长、教导员任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职务,以党建促进防区建设,促进派出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党建品牌,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04.针对农区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流于形式,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滞涩,派出所“小案无人办、办案周期长、群众不满意”和 “防不胜防、打不胜打”等问题。

  《措施》做强“两队一室”。做强两队做强“两队一室”。“两队一室”是多所连片防区制警务运行模式改革的核心,也是关键。以防区为单元,集中打防资源,跨所编组警力,按照工作权限和程序设立综合指挥室、执法办案队、社区警务队。综合指挥室根据实际设在防区内人口较多、管辖区域较大、治安情况复杂的派出所。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体系,建立集警务调度、勤务指挥、警情研判,合成作战于一体化的警务指挥体系,引领派出所打防管控一体化、精准化、智能化,解决清查类战果不高、不实等问题。执法办案队设在防区内有办案区的派出所,由业务能力强的派出所长担任队长,队员一般不少于3人,主要负责防区行政案件和因果关系明确的刑事案件,重大、复杂案件仍由县(区)公安局相关警种大队主办,解决“小案无人办、办案周期长、群众不满意”等问题;社区警务队设在防区内社区较多的派出所,做到“管住面、管好片、盯牢点”,着力解决防控机制单一、群防群治力量薄弱、点线面防控不到位等问题。

  警种捆绑作战。警种捆绑防区是提升基层公安核心战斗力的必要手段。建成防区为“1”,其他警种民警为“N”的“1+N”捆绑模式,使机关民警变指导为参战,机关基层双兼顾,与防区“两室一队”形成“同岗同责”“战防一体”捆绑机制,对其中发现的思想有差距、能力有差距、作风有差距的警种、部门民辅警调整岗位,推动防区内打防质效整体提升。

  05.针对基层警力严重不足,群防群治力量薄弱,打防管控效能低下,应急处突力量分散,社区防控结构单一等问题。

  《措施》壮大群防队伍。群防群治是公安机关与社会治理嵌入融合的路径和载体,是社会力量参与犯罪预防与治理的重要形式。各防区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组织开展安全防范工作,监督辖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各防区组织治安积极分子、村(社)长、楼院长、社区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开展邻里牵手、商户联防、联户联防、联村联防,做好巡逻防范、信息收集、个人防护、纠纷调解、平安宣讲等工作,推动“平安守护”等行动落地生根。

  练精应急队伍。以防区为单位重组应急处突队伍,是实现应急处突人员数量提升、能力提升的务实办法。各防区整合民警、辅警、村警、保安、民兵及其他群防群治力量,建强机动处突队伍。各防区练精机动处突专业队伍,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延伸社区触角。防区的“责任田”有没有守好,关键在于社区、村庄“最后一公里”。各防区依靠社区(村)基层党组织、各方社会力量建成防区民警为“1”,村(社)长、治保主任为“2”,社会组织等力量为“N”的“1+2+N”的防区警务团队,实现“社区民警管片、专职辅警管村、警务团队管点”的三级管理模式,实现格中有警、警种有格的深度融合。

  保持机构稳定。队伍稳定是前提和根本。防区划定、各派出所主攻方向的调整,均为公安内部警务运行模式改革。现有派出所机构、编制、职数、职级保持不变。

编辑:甘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