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润高原:青海农行“一地一策”助力乡村振兴
中新网青海新闻7月21日电(许鹂)夏日清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陈家台村的田野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马铃薯种植户陈增才看着田地里长出的绿叶,黝黑的脸上笑意舒展:“农行‘高原马铃薯贷’发放得太及时了,我用贷款购买了肥料和农机,估摸着今年洋芋的收成不错。”
自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以来,中国农业银行青海分行(农行青海省分行)不断将金融资源向县域倾斜,立足马铃薯、唐卡、冷凉蔬菜等县域特色产业,“一地一策”推出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全力支持富民兴村。
聚焦粮食安全,农行青海省分行与政府部门加强常态化对接,实施名单制管理,以“乡村振兴菜农贷”“乡村振兴活畜贷”为抓手,守好“粮袋子”、丰富“菜篮子”、端稳“肉盘子”,进一步筑牢高原粮仓根基。今年以来,已投放粮食领域贷款10.2亿元。
在海东市,农行海东分行以当地建立马铃薯和杂交油菜供种区为契机,通过发放“高原马铃薯贷”,为像陈增才一样的种植大户及深加工企业提供全周期信贷支持。截至目前,该行累计投放“高原马铃薯贷”6.41亿元,余额达3.24亿元,支持马铃薯从良种繁育、规模化种植到精深加工产业全链条升级,让“土蛋蛋”变为农户增收的“金疙瘩”。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以唐卡为代表的热贡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发展同样获得了金融助力。农行黄南分行推出“唐卡贷”,为唐卡画院、传承人工作室及上下游小微企业、个体画师提供专属融资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投放1700余万元贷款,既帮助农牧民拓宽增收渠道,又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为支持农牧民发展农业生产,农行青海分行着力打造“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今年以来为17.12万户农户建立信息档案,信贷资金通过手机银行直达田间地头。
“以前跑县城要两天,如今在手机银行上点一点,买饲草的钱就到账了。”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青石嘴镇养殖户昝叶桃通过农行手机银行申请到20万元贷款后说。
围绕乡村旅游新业态,农行青海分行以“商户贷”“乡旅贷”等产品为抓手,精准对接4A级及以上景区和18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支持民宿升级、农旅融合等项目,切实将金融服务嵌入乡村文旅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已累计投放“乡旅贷”3279万元、“商户贷”4.17亿元,服务农家乐、民宿等经营主体2400余家。
如今,农行青海分行梳理形成青海省县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客户清单,以培育壮强农牧业龙头企业为抓手,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为农牧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同时开展“县域涉农企业(单位)大走访”活动,累计走访683家涉农企业,全面了解县域涉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融资需求,今年以来,累计为57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1.79亿元贷款。(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