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跨省服务助力青海“百亿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青海新闻10月10日电 题:农业银行跨省服务助力青海“百亿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李隽
高原秋日,黄河岸畔的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处处展现丰收图景。
“一毛、一二、一大宽……”在化隆县群科新区的一家青海拉面馆里,50岁的老板冶子日吆喝着接待食客。
清晨的面馆里水汽升腾、香飘四溢,食客们捧着一碗碗“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青海拉面满足着味蕾。

“别看这一碗面条,养活了我们很多拉面人,别的不说,就我们化隆的拉面人就有十几万呢。”冶子日说,一家拉面店至少得有面匠、打荷、服务员等,就算是家庭面馆也得有三四个人。
八十年代,海东市化隆群众以“亲邻相帮”互助合作方式自主创业,经过40多年培育和发展,化隆籍拉面店已达20148家,拉面从业人员达11.3万人(次),拉面店遍及全国337个城市和16个国家。化隆县拉面产业经营性年收入鼎盛期达140亿元,小拉面带动的化隆五大餐饮产业群已基本形成。

“2022年以前我在天津开店,因为家里有老人,我就回来了。现在店里每天进账3000元左右,给3个服务员开工资,每人每月工资4000元,服务员都是我们群科镇舍仁村的。”冶子日说,回来开店离不开农业银行的支持,所以店里的收款用的也是农业银行的“聚合码”。
中国农业银行海东化隆县支行(以下简称“农行化隆支行”)营业部主任韩旭东介绍,因店面需要提档升级,冶子日申请了“助业快e贷”20万元,借款期限3年的自助循环经营贷款。贷款调查期间他自筹资金20万元,贷款发放后使用了10万元。该贷款产品优势是随用随还,利率较低,可缓解客户的还款压力。

据了解,农行化隆支行为支持“拉面经济”,自2014年9月起相继前往上海、厦门、广州、深圳、北京、天津等地考察“拉面经济”产业,因考虑到“拉面经济”从业人员背井离乡、融资困难,该行推出“拉面经济”信贷产品,以支持“拉面经济”为目的,从资金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为支持‘拉面经济’,我行通过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惠农e贷、农户小额贷款等惠民贷款,为全县拉面从业者便捷发放‘拉面经济’贷款。”农行化隆支行副行长郭盼先介绍。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累计发放拉面贷款4096笔,金额6.17亿元。

近年来,化隆县积极发展拉面产业,走出了一条由拉面产业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路子,同时拉面产业不断促进返乡创业新格局,逐渐形成了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粗变精并作为龙头带动周边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在黄河岸畔的亚优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就是在外创业成功后返乡创业的生动范例。与冶子日的拉面店不同,这家店里的面匠是“机器人”,它能快速下出不同规格的拉面,还能记录下面的数量,拉面口感也与“人工拉面”无异。
“我们兄弟3人共有31家饭店,主要在内蒙古和陕西,直营店8家,加盟店23家,用的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和面机和‘铁面匠’,自供的调料厂目前也开始对外出售了。”亚优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马金云说。
据介绍,该公司自2021年起就在农行化隆支行的支持下申请了“经营贷”30万元,不断扩大经营并研发生产“铁面匠”,到了今年3月,公司再次申请中期流动资金贷款450万元,用于生产机械、完善管理和扩大经营。
“我们公司的店面都用的是‘铁面匠’,不少其他的拉面店也用上了我们研发的拉面‘机器人’,在政府和农行的支持下,我们现在有专门的研发团队和拉面培训基地,可以带着更多的乡亲们致富。”马金云说。
目前,海东市化隆县返乡创办的企业达到462家,吸纳就业6786人,实现销售收入16.2亿元,利润5.7亿元,务工人员年收入3.1亿元,涉及餐饮服务、牛羊肉冷藏配送、建筑建材、牛羊育肥等23个行业。
据统计,中国农业银行海东分行自推出“拉面贷”以来,累计发放各类拉面贷款7721笔、金额9.72亿元,覆盖238个行政村、4358户拉面经营户。(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