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党建

海南州共和县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见成效

2025年08月05日 17:06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8月5日电(沈燕婷)自2022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有关部委启动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以来,江苏援青力量怀揣赤诚之心,跨越千里山河,奔赴青海湖畔,与海南州共和县民众并肩携手,以“医疗攻坚、科技赋能”为双引擎,以“精准帮扶、长效机制”为总核心,共同推动共和医疗、农牧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升级。

  党管人才,让帮扶根基深扎高原,实现从“有保障”到“强效能”

  共和县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领导机制为舵,以研究制定《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为引,与江苏援青团队一道绘制了医疗卫生、农牧科技“一县一方案”的精准蓝图。破解50余项医疗、农业等领域瓶颈问题。

  任命帮扶团队队长担任县中医院院长,引进支援帮扶医院先进运营管理经验办法,修订完善相关医院管理制度40余项,推动帮扶模式由“参与式”向“植入式”跃迁。

  在服务保障援青干部人才上用心用情用力,该县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20余场“暖才”活动像一条条纽带,把青海湖畔的牵挂与长江岸边的深情紧紧系在一起。改善办公住房条件、疗休养全覆盖、探亲休假、高原津贴、定期体检等暖心举措,助力援青人才成功入选省级“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项目。

  携手筑墙,让健康福祉浸润民心,实现从“能看病”到“看好病”

  海南州人民医院与共和县中医院的党建联盟,让“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取暖”。投资2253万元建成的“五大中心”,全省首家通过认证的中藏医胸痛中心,急诊科、妇产科等15个重点专科的崛起,尤其是针灸推拿康复科跻身省级重点专科行列。加强与常州优质医院的深度协作,远程会诊的屏幕上,常州与共和的距离消失了;手术室的灯光下,青海省首例前列腺热蒸汽消融手术的成功,是江苏技术与高原需求的完美对接。“早癌经电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胰岛素泵血糖控制”等先进诊疗方式填补了县域医疗技术空白29项。

  当5名援青专家带着20名本土人才在诊室切磋,当34名本地骨干从常州“取经归来”,走出了一条从“输血”到“造血”、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升华之路。科研立项实现“院级—州级—省级”三级跳,获专利2项,发表核心论文16篇,构建“临床—科研”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援青门诊”里、“异地坐诊”时,550余例手术指导将援青帮扶的辐射范围从共和延伸至周边多个县区,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深化“援青门诊”服务,组织开展“专家进基层·健康送百姓”巡回义诊,受益群众3000余人次。

  合力破冰,让产业动能点亮希望,实现从“能脱贫”到“能致富”

  “特派团+N”服务体系如同一张大网,将农牧民、合作社与科技力量紧紧相连。立足县域农牧业资源禀赋,围绕全县大宗蔬菜、牛羊养殖、有机肥料等九大产业,完善农牧民群众、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与科技特派团之间的需求对接制度,采取“特派团+部门+乡镇+企业/合作社”的服务模式,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形式,每个产业组围绕产业开展技术指导、试验示范等,实地帮扶1000余人次,服务辐射县内11个乡镇。

  发挥“科技特派团”在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科技特派团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开展多学科、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全产业链技术攻关,成功引进青稞、油菜、饲草、绿肥等新品种103种,推广高效种植养殖新技术18项,打造塘格木万亩青稞良种繁育、铁盖油菜标准化生产等示范基地22个,培训农牧民1000余人次,培育“土专家”“田秀才”80余名,为推动乡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过去“零星选派、单兵作战、输血式”帮扶到现在“组团式选派、集体作战、造血与输血并重”,医疗帮扶团、科技特派团工作得到省级认可,均获2024年度全省考核优秀等次。这支跨越2400公里的帮扶团队,用责任和担当书写着不变的初心和新的使命,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雪域高原的“幸福格桑花”。(完)

编辑:甘晓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