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科教

青海少年延安研学记:陵园里的沉思 宝塔山上的眺望

2025年07月20日 19:48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7月20日电 题:青海少年延安研学记:陵园里的沉思 宝塔山上的眺望

  作者 刘洋

  7月19日,来自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宁、海东地区的41名青少年,在延安研学之旅的行程中,先后走进四八烈士陵园、登上宝塔山、观看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

  陵园里的沉思:“原来英雄离我们这么近”

  清晨的延安,带着山间的微凉。四八烈士陵园内,苍松翠柏静立,烈士纪念碑在晨光中更显庄严。41名青少年排着整齐的队伍,静静聆听工作人员讲述1946年“四八”烈士遇难的往事。

图为41名少年在四八烈士陵园内听工作人员讲述1946年“四八”烈士遇难的往事。刘洋 摄
图为41名少年在四八烈士陵园内听工作人员讲述1946年“四八”烈士遇难的往事。刘洋 摄

  “叶挺将军出狱后,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返回延安……飞机在黑茶山失事,他和家人、战友永远留在了那里。”来自海东市化隆县的四年级学生刘雅惠动容地:“以前在课本里看到‘叶挺’这个名字,总觉得是很遥远的英雄,今天才知道,他和我们一样,有家人,有牵挂,但他更有不怕牺牲的勇气。”

  在烈士墓前,孩子们深深鞠躬。12岁的藏族男孩特旦成立平时总爱开玩笑,此刻却一脸严肃。“听到叶挺将军在狱中还写下《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我突然明白,原来英雄不是书上的字,是真的有人为我们拼过命。”

  工作人员指着陵园里的松柏说:“这些树都是后来栽的,就像烈士们的精神,一直活着。”

  宝塔山上的眺望:“这就是课本里的延安”

  午后阳光渐暖,孩子们登上了宝塔山。这座始建于唐代、因见证中国革命历程而闻名的古塔,此刻正静静等待着远方的客人。站在山顶眺望,延河如带,延安城的轮廓在绿树中清晰可见。

图为41名少年与宝塔山合影。刘洋 摄
图为41名少年与宝塔山合影。刘洋 摄

  “看!那就是课本里说的延河!”宋晓慧指着山下的河流说,“以前总听说,延安是个特别有故事的地方。 今天,我在宝塔山上看到了延安,和书里写的一样,又好像更生动。”

  讲解员告诉孩子们,当年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宝塔山就成了革命圣地的象征,无数热血青年就是朝着这座塔的方向,千里迢迢来到延安参加革命。“那时候没有汽车,他们走路、骑马,甚至一路乞讨,也要来这里。”

  舞台下的掌声:“他们的故事让我想好好学习”

  夜幕降临,延安保育院剧场内座无虚席。当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的大幕拉开,灯光亮起,孩子们瞬间被带回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保育员们带着革命后代在炮火中转移,为了保护孩子,有人用身体挡住炸弹,有人饿着肚子把最后一块干粮塞给孩子……

图为41名少年观看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刘洋 摄
图为41名少年观看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刘洋 摄

  剧中,小演员扮演的“小红军”在寒风中喊着“妈妈”,寻找在战斗中牺牲的母亲时,台下的孩子们动容了。12岁的肉夏说,那个小朋友和我差不多大,却要经历那么多苦难。保育员阿姨就像妈妈一样保护他们,太伟大了。

  演出结束后,演员们谢幕时,孩子们用力鼓掌。刘雅惠说:“叔叔阿姨用生命保护孩子,他们成长以后,也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身边的人。”

  一天的行程结束,孩子们在日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受。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朴素的话语:“今天,我知道了延安为什么是圣地”“英雄就在身边,我们要好好努力”“回去后,要给爸爸妈妈讲延安的故事”。

  从烈士陵园的肃穆到宝塔山的眺望,从舞台上的感动到心中的共鸣,41名青海青少年在延安的一天,或许只是他们人生中的短暂一程,但那些响起的掌声、心中的触动,早已成为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印记。(完)

编辑:张海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