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刚察:解码普氏原羚庇护“新范例”
中新网青海新闻6月27日电(刘东 李隽)近年来,海北州刚察县通过完善保护机制、强化科技赋能、凝聚社会合力等举措,推动普氏原羚保护工作迈向系统化、智慧化、全民化新阶段,为濒危物种保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刚察范例”,目前,青海湖周边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已从2007年的300余只恢复至3400余只。
刚察县完善保护机制,构建协同保护新格局。成立县级普氏原羚保护专班,明确县乡两级属地管理职责,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林(草)长管护责任,设立救助巡护点,建立“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护机制,实现全域覆盖、动态巡查,强化基础保障。
该县出台《刚察县创建普氏原羚保护公园分工方案》,完成普氏原羚跨越315国道通道工程建设,编制普氏原羚保护和监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建简易通道45处,设置各类警示标识牌12块,宣传牌5处,从源头化解“路兽冲突”风险。同时改善栖息环境。持续加强普氏原羚特护区建设,建立10处饲草料投放点和8个饮水点,在冬季等食物短缺时期,累计投放饲草料500余吨,保障普氏原羚的生存需求。
刚察县建成人工智能生态监测系统,部署亿像素摄像机1台,全县布设红外相机监测点120个,在普氏原羚栖息地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测网络,实时识别普氏原羚活动轨迹,精准统计种群数量及迁徙规律,累计采集数据5000余条。
同时创新动态巡查手段。融合无人机巡航、红外相机监测、动态巡查等技术,加强野生动物日常动态观察,实现栖息地入侵预警、疫源疫病监测“一屏管控”,违法行为发现率提升60%。打造生态研学基地。投入2900余万元建设集研学、科普、观光等综合旅游为一体的普氏原羚科普研学教育基地,打造生态教育、生态研学、地方野生动物保护三大特色功能。
刚察县推动社会参与,凝聚全民共护新合力。充分利用“四包四联”“一核五队”等工作机制,通过案例宣讲、警示展板、普法手册等方式,覆盖牧民群众2万余人次,形成“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的社会共识。构建政府、群众、社会组织共建共治的保护共同体,带动560余名牧民转型为生态管护员,年发放管护资金847.9万元,累计成功救助受伤、生病的普氏原羚40余只。探索“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路径,开发普氏原羚主题文旅项目,引导牧民通过生态旅游增收,共接待游客1.22万人次,营收15.4万元,吸纳4名当地居民就业,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