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湟中:文艺汇演搭桥梁 民族团结谱新篇

2025年09月18日 17:15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9月17日电(白霞)近日,在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通海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演出赢得社区群众交口称赞。舞台上,各族演员以艺术形式传递深厚情谊;舞台下,邻里乡亲欢声笑语,掌声与欢呼声交织,共同谱写 “中华民族一家亲” 的和谐乐章。

  社区作为民族团结的基本单元,在湟中区,多巴镇通海社区等各社区通过积极开展 “民族团结文艺汇演”“邻里互助评优评先” 等活动,为各族群众提供政策解读、创业就业、困难帮扶等便民服务,让 “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街道” 成为常态。

  通海社区党支部书记赵晓星说:“通海社区近年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邻里互助评优评先等形式,增进各民族群众之间的了解与信任,让民族之花在社区绽放得更加绚烂。”

  “举办的民族团结文艺演出非常好,像藏舞、扇子舞、青海小调这些节目,尤其是青海小调里融入的民族团结相关内容,特别接地气,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居民汪正得说。

  据悉,湟中区在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资源,精心培育并打造了塔尔寺酥油花节、鲁沙尔高跷、千紫缘民俗文化节等数十项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有力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此外,通过开展进校园、传统手工艺研学交流等活动,青少年得以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独特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湟中面塑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尖参说:“面塑引入校园,不仅让孩子们在揉、捏、塑形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掌握一门技艺,还搭建起一座民族交融的桥梁。在共同学习、创作面塑的过程中,不同民族的学生指尖交流、心意相通。这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还能在共筑文化记忆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

编辑:甘晓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