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治多这十年:经济稳、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
中新网青海新闻10月15日电(治宣 祁绣娟)十年来,玉树州治多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4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8.5亿元,年均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234元增加到11640元,年均增长12.3%。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69亿元……

十年中,治多县经历了“4·14”地震灾后重建,围绕“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重建目标,按期完成重建任务,一座崭新的高原新城巍然耸立于美丽的嘎嘉洛草原。
精准聚力攻坚。全县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636户10547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314套,贫困人口转移就业8222人。2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面实现“破零”,12个村突破百万大关,2个村突破千万大关。整合投入财政资金18.9亿元,组织实施易地搬迁、园区建设等一大批扶贫项目。

发展特色产业。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36个,累计分红2964万元。玉树首家大型乳企治多阿米雪乳业有限公司正式投运生产,以“公司+基地+生产合作社+牦牛养殖户+饲草料种植基地”的产业化融合经营模式。与中国联通青海分公司签订“5G数字治多”战略协议,在追溯体系、网络销售等方面深化合作,迈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要一步。
突出传承发扬。深度挖掘长江源头区域性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十全福地”“珠姆故里”等地理名片。搜集、整理和创作书籍《嘎嘉洛文化系列丛书》36本,获得“珠姆故里”“中国康巴拉伊文化之乡”等文化品牌,《康巴拉伊》等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洛十景、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相继建成开放。
加强系统治理。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底线和红线。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二期工程全部完成。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杰桑·索南达杰荣获“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环保卫士”等称号。

此外,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制。设置生态公益管护岗位4758个。生态体系安全格局加快构建。“万里长江第一湾”这幅美丽的画卷成为治多最靓丽的生态名片。
持续保障民生。累计投入教育资金12.1亿元,全面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幼儿园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到85.99 %和97.5 %。新建第二民族中学等学校,控辍保学工作连续三年在全州范围内率先实现“清零”目标。
医改任务逐一落实,就医难、报销难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总投资471万元的扎河乡卫生院、索加乡藏药制剂室和20个村卫生室全面投运。在全州率先完成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及健康筛查,包虫病、结核病、肝炎发病率同比呈下降趋势,“三个一批”健康扶贫对象大病救治率达到100%,健康扶贫双签约100%。
全面落实创业就业优惠政策,累计组织技能培训7421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2.25亿元,先后建设幸福等四个敬老院和立新乡敬老院,实现全县587名特困老人集中供养全覆盖。全省民政养老服务观摩会在治多县召开。
此外,累计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超8.5亿元。截至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4076.68公里。投资建设城镇廉租房、公共租赁房、游牧民定居房及奖励性住房4115套。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文化服务等不断完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