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分社正文
中国新闻网-青海新闻
搜 索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青海各地

乌兰:坚守“为民爱民初心” 答好“民政民生答卷”

2024年01月23日 10:24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1月22日电 (乌宣)2023年,乌兰县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增福祉,以更有温度、更暖民心的措施纾解群众急难,“兜”起了群众满满的幸福,“答”好了新时代的民生答卷。

  聚焦困难群众,落实民生保障职责,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乌兰县民政局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各项民政兜底保障政策。

  2023年,共排查各类困难家庭及困难群众2463户4886人,城市低保对象新增3户5人、取消9户20人,农村低保对象新增21户37人、取消22户53人。发放“两节”一次性生活补贴15.47万元,取暖补贴33.42万元,累计为4685户7922人发放城乡低保金372.64万元。为全县19名困难儿童共发放救助资金 12.91万元,加强困境儿童救助保障力度。

  同时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加强街面日常巡查,防止冻饿死伤事件发生。截至目前救助3人。为进一步做好全县特困人员、残疾人、重特大疾病人员救助工作,2023年7月起,在原有保障范围基础上,将具备条件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及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将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患有重特大疾病的人员纳入城乡低保范围。

  围绕养老服务,健全养老体系建设,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该县加强特困供养对象入户巡访和动态监测调整工作,准确掌握城乡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生活和监护照料状况,坚决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截至目前,该县城乡特困供养人员64人,其中:集中供养特困人员13人,分散供养人员51人,累计发放城乡特困供养金776人次115.02万元。2023年投入约49.63万元实施政府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落实高龄补贴政策,做好政策宣传,摸清人员底数,严格审批程序,保障政策落到实处。2023年,发放高龄补贴22413人(次)共253.68万元。采取上门服务和集中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全县289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和60岁以上的城乡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保障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深化基层治理,履行监管职责,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该县指导各村(社区)完善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信息系统。结合民政行业特点,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坚决防止黑恶势力染指基层组织,危害群众利益。制定印发《乌兰县关于开展自查和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的实施方案》,着力解决“双约”内容空乏、制定不规范、实施流于形式等问题。推进“积分制”“清单制”推广运用及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乌兰县民政局指导各镇采取有力举措,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全力推动该县“积分制”“清单制”推广运用工作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全县共成立积分超市37家,发动村(居)民参与各类村级事务管理891人次,居民兑换物品474件。

  同时结合县级界线检查、平安边界创建等工作,全面开展边界地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实时掌握边界地区形势动态。与周边县市签订了2023年度《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协议书》《创建民族团结进步边界活动协议书》《行政区域界线边界纠纷调处应急预案》《行政区域界线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优化社会服务,合理丰富服务内容,拓宽为民服务渠道。

  该县成立了乌兰县慈善协会党支部,走出了一条慈善协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慈善模式”,开展了“慰问寻访莫河驼场老驼工系列活动”“圆梦爱心助学活动”“治理草原自然灾害活动”等慈善帮扶救助活动10余场(次),捐赠善款35万余元。积极开展全县残疾人全面调查核对,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补尽补”。2023年,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2871人次、 101.79万元。为推进“四室两厅”标准化婚姻登记场所建设,积极申请资金打造相对独立的婚姻登记场所,已于2023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

  同时积极宣传倡导生态安葬,落实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县殡仪馆各项便民工作正常开展,各项殡葬改革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年内,发放节地生态安葬奖补金38人11.4万元,县殡仪馆共减免火化费、遗体接运费、遗体寄存费共计3.89万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民生、民心,事事关系百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一步,乌兰县民政局将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扬民政之帆,护民生之船,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努力让全县老百姓享有更有温度、更有效率的民政服务,用心绘就乌兰更加幸福的民生画卷。(完)

编辑:甘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