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纪实
中新网青海新闻9月29日电(郭士勇)回首“十四五”期间,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和医院“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紧扣“以人民健康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决策、促改革”的核心作用,持续在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上深耕细作,谋篇布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优势专科”到“集群发展”,医院始终秉承以“质量建院”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医院从“提升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打造优势专科”着眼,构建了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眼科医学中心获准成为青海省和西宁市眼科质控双中心,获批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心血管内科、急诊医学科获批市级质控中心;皮肤科、心血管内科通过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验收;神经医学中心获批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获得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SCA)认证,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授予“2024年度神经介入建设中心突出贡献建设单位”荣誉称号;医学检验科通过市级重点专科评审验收,顺利通过实验室ISO15189认可复评审;老年医学科获得国家级“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建设项目培训基地”称号,成立了青海省首家日间宫腔镜手术诊疗中心。今年上半年,开展手术9787例,其中三四级手术比例为67.87%,开展日间手术2238例,比例为25.69%。
从“聚才育才”到“筑巢引凤”,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强院”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动力”。
医院从人才硬核式发展上着手,通过“直接+柔性”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引进招聘人才近300名,直接引进学科带头人、骨干人才10余名,研究生50余名,依托“昆仑英才”“引才聚才555”等政策入选省外知名专家20余名;借助“东西部协作”和“兰西城市群”合作平台,建立“金陵名医工作室”,先后柔性引进南京10余名博士、专家来院“传道授业”;外派至华西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进修300余人次。眼科医学中心和神经医学中心获批青海省名医工作室;稳步推进医院住培工作,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全科专业基础上增加内科专业,开启了我院住培综合基地工作新篇章。
从“创新破题”到“科研赋能”,医院始终牢记以“科技兴院”为高标准发展的“内在突破”。
医院从科研体制机制宏观布局,从制度人才微观谋划,在“政策支撑、外部协助、内部协同”配合下,眼科医学中心顺利通过了青海省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皮肤科成立了院内高原皮肤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顺利申报青海省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打下坚实的科研基础,医院成立GCP办公室,有序开展临床药物实验科研工作,同时积极探索“院企协同创新”合作模式,夯实科研基础,拓宽科研视野,稳步推进产学研医一体化建设路径,逐步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科研创新体系。同时累计申报省科技厅、省卫健委、市科技局各类科研、三新项目200余项,发表各类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举办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教育300余项。
从“精细管理”到“精益发展”,医院始终恪守以“管理立院”为高质效发展的“基础保障”。
始终把抓紧抓实运营管理作为开展精细化运行的必经之路,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和组织框架,提升服务效率,持续强化以“经济运行”和“业财融合”为核心的运营管理模式,医院管理费用率由24.84%下降至9.93%。探索开展职能部门岗位设置和行政职能部门岗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积极推进DRG病案首页智能质控系统和DRG医保智能审核系统的上线工作,同时为提高医院行政职能部门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借助孙杰博士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医院所有行政职能部门科室主任分两批脱产一个月的时间到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进行跟班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强化医院精益发展管理思维,提升跨部门协作能力,目前第一批12名中层干部已顺利完成培训。
下一步,医院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卫健委的领导下,秉承“德润仁心、精益惠民”的发展宗旨,借助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发展契机,聚焦“强基转型、提质增效、精益发展”的战略理念,围绕“党建”引领,“文化”聚力的发展方向,念好“真、实、高、新、质、效”六字发展口诀,科学合理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持续在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上深耕细作,谋篇布局,不断巩固市一医院省会“担当”的核心功能定位,为健康西宁建设贡献“市一”力量。(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