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青海互助县:高原冷凉蔬菜香飘山海

2025年08月20日 10:24
来源:西海都市报

  初秋时节,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塘巴村的田间地头,罗马生菜的脆嫩叶片上挂着晶莹晨露,羽衣甘蓝的紫色褶皱里藏着阳光的温度。这片海拔2600米的土地,正迎来高原冷凉蔬菜的丰收季。空气里弥漫着清甜的草木气息,也飘荡着丰收的喜悦。

  近日,2025“村BA”姑妈篮球赛的热潮尚未褪去,湖南省桑植县姑妈篮球队的26名队员,走进塘巴村的冷凉蔬菜种植基地。她们挽起衣袖,亲手采摘带着露珠的鲜菜。

  随后,刚摘下的蔬菜被洗净装盘,成为一场田间DIY火锅的主角,篮球队队员赞不绝口:“这是我吃过最新鲜的蔬菜,从土地到餐桌不过一小时,这种体验太棒了!”

  这场跨越千里的“蔬菜之约”,不仅让外来客人感受到了互助冷凉蔬菜的独特魅力,更让“互助味道”成为连接山海的温情桥梁。

  互助县地处祁连山东端,平均海拔2600米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赋予了这片土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年平均气温仅3.4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15摄氏度以上,冷凉湿润的环境抑制了病虫害滋生;纯净水质灌溉着每一寸土地,土壤富含钾、钙等微量元素且无工业污染,为蔬菜生长提供了天然“无菌车间”。

  7月初,以“品大地之锅·鉴冷凉蔬菜”为主题的互助县第三届高原特色冷凉蔬菜推介及现场观摩会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团、生产主体代表等共聚互助,先后走进南门峡镇却藏寺村露地蔬菜基地、互助高原蔬菜产业园供港澳蔬菜基地,实地感受高原蔬菜的生长环境。在却藏寺村的露地蔬菜基地,连片的紫叶生菜如紫色地毯般铺展,宝塔花菜似翡翠雕琢的小宝塔,专家们俯身观察,不时摘下叶片轻嗅品尝,对蔬菜的品质赞不绝口。

  如今,互助冷凉蔬菜已形成丰富的“家族谱系”,既有罗马生菜、羽衣甘蓝等供港澳的高端品种,也有互助长白葱、紫皮大蒜等传承百年的地方特色品种,更有宝塔花菜、球茎茴香等引进改良的稀有品种,总计达100余种。这些蔬菜因生长周期长、营养积累充分,生食脆嫩多汁,熟食清甜回甘,成为市场上备受青睐的“生态珍品”。

  谁能想到,如今声名远扬的互助冷凉蔬菜,10年前还只是农民房前屋后的小菜园。“以前我们种蔬菜,都是自家吃不完才拿到集市卖,品种就那几样,一亩地也就赚千把块钱。”塘巴村老菜农回忆道。

  转折始于互助县将冷凉蔬菜产业作为夯实“菜篮子”工程的核心举措,通过“扩规模、育新品、提质量、做品牌、强营销”的精准发力,推动产业从“小散弱”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跨越。

  互助县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建成了一批高标准蔬菜基地。目前,互助县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7.5万亩,形成南门峡镇露地蔬菜、塘巴村设施蔬菜、供港澳精品蔬菜等多个产业集群。同时,互助县与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改良适宜高原种植的品种,并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2023年,互助县在青海省率先实现冷凉蔬菜直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当地蔬菜产业的“里程碑事件”。

  如今,互助冷凉蔬菜不仅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还端上了港澳市民的餐桌,年产值突破7.6亿元,其中外销13万吨,占年产量17万吨的七成以上。

  目前,互助县已有2万余户农户参与蔬菜生产,人均增收达2万余元。蔬菜产业发展持续向好,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务工,实现双赢发展。互助县冷凉蔬菜产业提供了50多万人次的务工机会,实现务工收入5000多万元。

  从山间的“小菜苗”到餐桌上的“金叶子”,从单一的种植到全链条的产业,互助高原冷凉蔬菜,正以其独特的生态优势和产业活力,书写着高原农业的新传奇。

  (作者:张得桂 张胜)

编辑:甘晓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