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产险青海:忽视知情权家财保障“迷路”
【推广】
案例详情:经营着一家小型超市的周老板,一直想为店内货物和设备投保财产险。某天,一位保险业务员上门推销,着重介绍一款财产险保费低、理赔快,还能保障火灾、盗窃等常见风险,却没提及保险合同里对于货物理赔有着严格的数量和价值界定标准,以及发生自然灾害时部分设备的免赔额度较高。周老板觉得价格合适,便匆忙投保。
几个月后,超市遭遇暴雨,部分货架被雨水浸泡损坏,大量商品受潮变质。周老板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却发现按照合同条款,自己能获得的赔偿远低于损失。不仅受损货物因复杂的理赔界定难以足额赔付,货架等设备也因免赔额度问题只能得到少量赔偿,这让周老板后悔不迭。
案例剖析
01.销售信息隐瞒:保险业务员为促成业务,刻意隐瞒了保险合同中不利于投保人的关键条款。对于货物理赔的复杂界定标准以及设备在自然灾害中的高免赔额度等信息未做详细说明,导致周老板在不了解真实理赔条件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后续理赔时才发现保障与预期相差甚远。
02.投保人的疏忽:周老板在购买保险时,没有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权。他仅关注保费和业务员提及的常见风险保障,未仔细询问和查看合同中关于理赔条件、免赔范围等核心内容,也没有主动去了解其他同类产品进行对比,盲目依赖业务员介绍,最终选择了不适合超市实际需求的保险产品。
03.信息不对等影响:保险行业专业性强,保险条款复杂,普通投保人很难完全理解。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业务员有机会误导销售,而投保人由于缺乏相关知识,难以准确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在自主选择产品时处于劣势地位。
风险提示
01.全面了解条款:购买财产险前,仔细研读保险合同的每一项条款,尤其是保险责任、免责范围、理赔条件、赔付比例和免赔额度等重要内容,对不明白的地方要求保险公司或业务员详细解释,务必确保自己清楚知晓合同细节。
02.多渠道比较产品:不要局限于单一业务员或保险公司的推荐,通过咨询不同的保险机构、查询网络资料、向同行请教等方式,广泛了解市场上各类财产险产品的特点、保障范围和价格,对比分析后再做决策。
03.核实业务员资质确认保险业务员的从业资格,查看相关证书,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经验丰富的业务员。同时,在交流过程中要求对方以书面形式提供关键信息,避免口头承诺带来的风险。
04.明确自身需求:根据超市或家庭财产的实际情况,如物品价值、存放环境、可能面临的风险等,确定自己的保险需求,再针对性地筛选产品,而不是单纯被低价格或简单宣传所吸引。
财产险是守护我们财富的重要防线,而充分行使知情权是选择合适保险产品的关键。只有全面了解、自主比较,才能让财产险真正发挥保障作用。希望大家以周老板的经历为戒,在购买财产险时多一份谨慎,多一些思考,为自己的财产安全撑起坚实的保护伞,让生活更加安心、稳定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