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中新网青海新闻9月16日电 (朱强)航拍柴达木,盐泽如雪、碱花似玉。德令哈依托富集的石灰岩、盐湖钠盐资源,把“老碱”做成“新碱”,把“废液”变成“宝液”,把“钠系”推向“氢系”。2024年,全市绿色盐化工产业完成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18%;2025年1—8月实现产值21.4亿元,全年有望突破30亿元,一幅“改旧育新、培优塑新、超前谋新”的绿色画卷正在戈壁铺展。
传统产业改旧育新——“老碱”焕发新动能
装置大型化、发投碱业、昆仑碱业通过填平补齐、能效提标,把单套装置从90万吨扩至150万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至312千克标煤,优于国家一级能效。
排放减量化。昆仑碱业投资8000万元实施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氨法脱硫“以废治废”,年削减二氧化硫1200吨;发投碱业4个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年内全部投运,年节电1800万千瓦时。
循环链条化。金锋实业“吃”进昆仑碱业蒸氨废液300万立方米/年,“吐”出12万吨球状氯化钙,产品60%出口美、俄,实现废液“零”排放,新增产值1.2亿元。
数字孪生化。昆仑碱业建成全省纯碱行业首个“5G+数字孪生”集控中心,定日镜式数据采集让重碱车间能耗下降 3%,劳动生产率提高12%。
新兴产业培优塑新——“钠系”跃向“氢系”
氯酸盐“双链”并进。国源化工2024年建成7.5万吨氯酸钠、3万吨高氯酸钠,2025年9月再增3万吨高氯酸钾,产能规模跃居全国第二;同步启动12万吨氯酸钠、6万吨液氨项目,打造世界级盐湖绿色高氯酸盐及绿氢耦合示范基地。
绿氢嵌入。依托园区1.8吉瓦风光资源,国源化工配套2000标方/时光伏制氢装置,氯酸钠生产用氢 30%来自绿氢,每年减碳4.2万吨。
电子级、航天级攻关。国源化工研发投入占比4%,高氯酸铵纯度稳定在99.9%,已小批量供货航天逃逸系统;电子级高氯酸钠通过中芯国际验证,替代进口。
小苏打“出青”。昆仑碱业5万吨食品级小苏打填补省内空白,2025年上半年出口东南亚1.8万吨,创汇520万美元。
未来产业超前谋新——“钠离子+钠硫”蓄势待发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试线。依托昆仑碱业电池级纯碱(Na₂CO₃≥99.9%),与中科院青海盐湖所、宁德时代合作,千吨级层状氧化物前驱体项目已完成可研,计划2026年Q2试车。
钠硫储能验证电站。利用国源化工副产金属钠,联合东方希望集团布局10MWh钠硫电池储能系统,为园区提供4小时长时储能,项目已纳入省级新型储能示范。
金属钠及钠基合金。瞄准航空用钠钾合金、核级钠,国源化工2026年启动1万吨金属钠项目,同步建设钠基合金实验室,打造西部最大的“钠谷”。
数字盐盆。依托“东数西算”青海枢纽,德令哈已布设500个标准机架,搭建盐湖资源大数据平台,对钠、钾、镁、锂、硼进行三维品位建模,实现“一图找矿、一网管湖”。
德令哈将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滚动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项目,打造“1+N”创新联合体,以昆仑碱业省级技术中心为龙头,新建高氯酸盐、钠离子电池、蒸氨钙液资源化3个企业研究院。完成500兆瓦分布式光伏、300兆瓦/1.2吉瓦时电化学储能接入,园区绿电占比60%以上,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专项支持钠系新材料、氢能耦合、盐湖环保装备等前沿项目。从“原盐—纯碱—氯酸盐—氢能—储能”,德令哈盐化工正沿着“改造升级一批、壮大培育一批、前瞻布局一批”的路线图,加速向全国重要的钠系新材料与绿色氢能示范基地挺进,为青藏高原新型工业化写下浓墨重彩的“盐”之篇章。(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