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青海省分行:金融活水润高原 助力青海高水平开放融入双循环
中新网青海新闻10月23日电 (王文博)“十四五”时期,青海以“四地”建设为抓手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正从“高原腹地”加速迈向“全球市场”。在此进程中,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依托百年跨境金融积淀与全球化服务网络,以国际结算为纽带、外汇服务为支撑、科技与产品创新为双引擎,在稳外贸、促融通、助开放中精准发力,用专业金融服务书写了银企共生共荣的答卷,为青海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赋能破壁垒 构筑高效结算“新通道”
打通跨境贸易的“资金血脉”,效率是关键。中行青海省分行将金融科技深度融入国际结算全流程,以数字化手段破解传统业务痛点,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成为常态。该行积极引导企业使用“中银企业网银”和“单一窗口”平台,实现跨境汇款、信用证开立与通知、托收、保函、贸易融资等业务全线上办理,显著缩短业务处理时间,大幅提升企业资金周转效率。
在服务专业性上,该行充分发挥外汇外贸优势与国际结算单证业务集中化处理能力,通过专业化、集约化运作提升信用证、保函等单证业务的处理质量与效率。“十四五”以来已为全省200余家外贸企业办理国际结算业务近12亿美元,市场份额稳居省内第一,为省内重点项目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信用支持。
双向赋能拓格局 激活开放发展“双引擎”
立足青海“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需求,中行青海省分行充分发挥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的集团优势,为青海开放发展搭建联通全球的“金色桥梁”。
在“走出去”方面,该行聚焦青海特色产业出海,为光伏组件等新能源企业定制跨境结算方案,助力青海光伏组件订单增长44%;针对藏毯、藜麦等特色农产品,通过汇率锁定、快速结算等服务,推动其出口至4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虹鳟鱼首入日本、藜麦种子首销西班牙的突破。
在玉树州,该行成功办理首笔跨境人民币汇款,既保障援建尼泊尔学校修缮工程如期推进,更填补了当地跨境金融服务的空白。“十四五”以来,已累计为近200户企业提供超10亿美元跨境服务,人民币结算量逼近40亿元。
在“引进来”方面,该行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参与青海盐湖开发、新能源项目的外资企业提供专业国际结算、涉外保函等服务。2025年青洽会期间,与5家外贸企业签订融资协议0.89亿元,为外资融入本地产业链提供资金保障。在其金融支撑下,青海“十四五”期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稳步增长,2023年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幅达81%。
此外,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者,该行还提供从政策咨询、账户开立、资本金结汇到后续资金运营的一站式服务,让外资落地更便捷。
机制协同强保障 构建外贸发展“生态圈”
开放发展需多方合力。中行青海省分行深度融入地方开放大局,创新“政策+平台+服务”协同机制,为青海外贸发展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
该行联合省商务厅、中信保等建立“政银保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发布外贸风险预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破解企业“信息少、融资难”问题;组建外汇专家团队深入走访省内外贸企业,累计为100余家企业解读汇率走势与跨境政策,推动风险中性理念落地。
同时,积极响应跨境贸易便利化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简化结算流程,凭收付款指令即可办理业务;在海西州,通过“党建+汇银企”联动模式,为青海西部镁业、创信电子等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4000万元,实现党建与业务服务深度融合。
作为金融通道的守护者,中行青海省分行以精准的金融服务、便利化的结算支持与企业赋能举措,为贸易畅通、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与省内百业一同构筑起青海对外开放的坚实根基。
锚定未来开新局 绘就高水平开放新图景
面向未来,中行青海省分行将持续深化RCEP政策对接,聚焦新能源、绿色农畜产品等青海特色领域探索创新模式。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拓展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场景,进一步优化汇率避险、国际结算全流程数字化服务。
随着青海外汇外贸快速增长,该行将进一步畅通“引进来”与“走出去”金融通道,以全球化视野与本地化服务,架起联通高原与世界的金融桥梁,助力青海在高水平对外开放道路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让更多“青字号”品牌闪耀全球。(完)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18;京(2022)0000119]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