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校园减灾教室项目开展第二次种子教师培训
中新网青海新闻4月26日电(张海雯)4月24日至25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校园减灾教室项目种子教师(第二次)集中培训会在化隆县群科新区工农兵小学顺利举办。本次培训聚焦提升学校儿童灾害意识和避险能力,以及教师的减防灾教学与应急管理能力,10所学校的20名种子教师积极参与。

24日上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校园减灾教室项目组成员王鑫在开班仪式上致辞,详细介绍了“减灾教室”项目背景及目标,并对下一步项目实施和种子教师们面向全校师生开设“减灾教室课”提出了要求。随后,项目执行团队成员马莉莉带领回顾第一次培训内容,并收集问题反馈,为后续开展“减灾教室”课程提供依据。
当天的课程丰富多样,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伊敏带来“灾害与儿童韧性发展”课程,深入剖析儿童在面对灾害时的心理变化,从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详细阐述儿童心理韧性的构成要素,以及如何提升儿童在灾害中的韧性。下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文秀开展“情绪密码——校园安全辅导”课程,从心理层面解读校园安全问题,深入讲解了情绪与校园安全事故之间的紧密联系,分析了常见校园安全问题背后的情绪因素,助力教师更好关注学生情绪,预防校园安全事故。

25日,培训继续推进。上午,青海省地震局信息中心宣传教育室孙世瑞以“关注平安青海 关注身边的防震减灾”为主题,结合积石山、玉树等地震案例,详细介绍了地震的成因、类型以及本地常见地震灾害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并讲解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下午,青海省蓝天救援副队长邢丹进行“减灾教室实际应用指导”,全面介绍了减灾教室的各类设施设备,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帮助教师掌握减灾教室的教学应用技巧,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年龄段,合理设计并开展减灾教室教学活动。
此次培训课程设置涵盖灾害认知、心理辅导、防震减灾以及减灾教室应用等方面,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确保教师能够充分吸收知识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培训期间,各学校种子教师严格遵守培训纪律,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习氛围浓厚。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校园减灾教室项目自2024年开始在青海省化隆县10所学校推行以来,致力于解决学校防灾减灾教育存在的问题。此次化隆县减灾教室种子教师的培训是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未来,项目执行团队将持续跟进参训教师的教学实践,为教师提供更多支持和指导,助力化隆县校园减灾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为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发展筑牢防线,打造更安全、更具韧性的校园环境。
该项目由支付宝公益平台爱心网友、字节跳动公益平台爱心网友捐赠,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主办,化隆县教育局支持,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承办。(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