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善治”青海海东基层治理现代化观察

2025年11月05日 09:12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11月4日电 题: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善治”青海海东基层治理现代化观察

  作者 吴雨 李隽

  秋日清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鼓楼花园社区的网格员任萍打开手机上的“海东快办”App,开始核对辖区内独居老人的早餐配送需求。

  几乎在同一时间,平安区的快递员马师傅,正趁着清晨派件间隙,走进街角的暖“新”驿站,给手机充上电,顺便喝口热水,手机屏幕上弹出最新的党支部学习提醒。

  傍晚时分,在化隆回族自治县的一家拉面馆里,经营者通过手机上的“党建+协会+金融”平台,看到刚刚提交的贷款扩店申请已顺利获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看似平常的片段,如同散落在河湟大地的珍珠,串联起海东市近五年来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图景。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治理”,再到追求高效和谐的“善治”,海东市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治理体系从“无”到“全”

  海东市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以机构改革破题,搭建全域治理架构。自去年5月31日,海东市委社会工作部揭牌成立,六县(区)在数月内便同步完成了班子配备和实体化运行。市级核定行政编制10名,获批开办经费34万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多头管理、力量分散”的局面。

  与此同时,创新实施的“312”工作法成效显著。“三个明确”划定权责边界,确保市、县、乡三级社工机构由党委副书记分管,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一县区一重点”实现差异化突破,化隆县主攻拉面产业党建,乐都区打造商圈党建样板;“两个专项行动”夯实基础,完成全市社工数据摸底,构建专业化培育体系,该工作法获省委肯定并推广。

  针对新兴领域党建,海东采取“排查+组建+服务”组合拳。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完成9097家非公经济组织和1411家社会组织排查,精准掌握5385家正常运转的非公经济组织和493家社会组织的详细情况。组建4个市级行业党委,成立首个快递行业实体型党支部和乐都唐道商圈联合党支部。选派637名党建指导员下沉一线,推动党的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目前,全市“两企三新”党组织达159个,党员2542名,新兴领域“红色堡垒”日益坚固。

  治理效能从“慢”到“快”

  “以前反映停水要等好几天,现在用‘海东快办’2小时就解决了。”平安区居民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海东市数字治理的成效。通过“12345+网格”模式,试点“海东快办”平台,构建起“数智赋能+网格联动”机制。

  在网格体系重塑方面,海东市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科学划分1059个基础网格,实现多网合一。建立“专职+专属+兼职”网格员队伍:1169名村(社区)“两委”成员任专职网格员,628名职能部门骨干组成专属网格员,1646名新就业群体和退休党员等担任兼职网格员,形成“专职吹哨、专属报到、兼职辅助”格局。

  智能平台投入200余万元进行优化升级,开发“海东快办”APP实现群众与网格员端互通。系统自动分类派单,搭建7.3万余词条知识库,一般咨询在线答复率超90%。2025年上半年,试点县区“一键直派”工单418件,办结率87.8%,效率提升38%,办理时间缩短1/3。

  针对基层负担问题,开展“减负赋能”行动:整治“滥挂牌”,清理冗余牌匾11130块;试点村(社区)事项准入制度,编制“五张清单”;设立各级社工观察联系点,推广“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等经验,推动治理从“重形式”向“重实效”转变。

  治理成果从“有”到“优”

  海东市构建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信访全流程闭环体系。2024年受理信访案件1638件,及时受理率99.49%,按期办结率98.44%;2025年上半年两项指标均达100%,呈现“重复信访下降、化解率上升”态势。

  志愿服务传递治理温度,“美丽青海 志愿同行”行动打造出“守护母亲河”等生态品牌;“志愿+产业扶贫”通过传统刺绣、农牧技术培训带动农户增收;社区层面的幸福食堂、红领巾托管班等“小而美”项目广受好评。互助县文化志愿服务总队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成为海东“暖心名片”。

  在特色产业治理中,党建与地域优势深度融合。化隆县“党建+协会+金融”模式为拉面经营者提供低息贷款,入选中央社会工作部经典案例;互助县“党建+家政”带动数千农村妇女就业,入选全省典型案例。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山村巨变”等5个案例被国家级媒体刊载,形成“一产业一品牌”格局。

  五年来,海东市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专业队伍。通过“社会工作大讲堂”对基层干部进行培训;组织党务干部专题辅导,并赴宁波、沈阳等地学习培训,有效破解“本领恐慌”。

  组建社工专家顾问团,聘请省内外专家建立咨询机制;梳理政策文件编印成册,成为基层“工具书”。作风建设方面,深化党纪学习,落实省委“十严禁”;如今,社区工作者已增至586名,落实“三岗十七级”薪资与社保,解除社工“后顾之忧”。(完)

编辑:张海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