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城西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超430亿元
中新网青海新闻2月18日电(李隽)“过去的一年,我们地区生产总值达430.7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243元,同比增长4.8%。”18日,中共城西区委书记、城西区人民政府区长袁文在工作报告时说。

当日,西宁市城西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青海会议中心召开。袁文代表城西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据悉,2024年,城西区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高标准完成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122件信访案件和146处雨污管网混错接问题整改并全部销号。全流域全过程系统治理湟水河水环境,深化“智慧+”巡河模式,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3.2%,连续6年位居全市区县前列。

该区迭代升级“甘霖工程3.0”,实体化运行青海甘霖融创中心。数字城西全域治理11个算力应用场景率先投用,2项案例成功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昆仑算力案例荣获“2024世界智慧城市·中国区—产业与经济大奖”。建成全省首个文旅产业服务中心,与省内外文旅部门和企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受到外交部等高规格考察团一致好评。
城西区半程马拉松实现市区联办,成功举办明星演唱会等13项“金字招牌”文旅体活动,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均同比增长20%以上,被省政府评为“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带动消费水平高”的地区,“唐道·637”获评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率先探索数据资产入表,成为青海省首个完成国有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县区。

城西区精准落实“一表一单一图一机制”,深研国家政策导向,500亿元项目库精准更新。争取资金13亿元,挖掘社会投资13.38亿元,完成非房固定资产投资19.16亿元,同比增长17.1%。深入推进招商引资“领跑行动”,省外到位资金17亿元。大力发展首店经济,35个首店品牌落户西区,销售额达4850余万元。开展“内挖潜力”专项行动,盘活闲置资产9.43万平方米。率先投入700万元区级促消费资金,叠加国家省市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消费4亿余元。创新推出“甘霖文旅卡”,带动消费约1076万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亿元。
该区全年民生类财政支出占比达83.5%,8类20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城镇新增就业690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7人次,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达92.63%。实施行知、虎台小学改扩建和学校功能室改造,新增学位2031个。大力推进“一校一品”科学教育特色课程,获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推行“幸福养老管家”新模式,爱老幸福食堂助餐人次同比增长106%。
城西区坚持城市建管并重,完成3条智能步道、7.7公里农村道路、3988户燃气管网更新等36个项目。推行道路隐患风险五级管控模式,对市政道路开展雷达探测1696条次,修复道路1.16万平方米,整治病害1630处。深入开展矛盾突出小区物业服务管理问题“穿透式”调研,打造“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新路径。实施流动摊贩划区域经营模式,规范设置340余个临时摊点。持续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在全市率先实现户外广告拆除动态“清零”,城市建管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良好局面。(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