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大通: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建设
中新网青海新闻3月27日电(马茜)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主线,聚焦“党的领导、主题宣传、促进‘三交’”三大方面,统揽全县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积极构建“多领域”创建平台载体,搭建有形有感的活动载体和有力有效的创建举措,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建设。
聚焦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健全完善创建体制机制
大通县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建设”工作目标和测评指标,全面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创联建责任体系,创建“党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N”新模式,凝聚起民族团结的强大合力。
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海实践》新专题举办培训班,各中小学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并充分发挥“三县联创共建”、互观复检通报、动态督查考评、表彰先进典型、经费奖补激励等机制优势作用,不断巩固创建成效。
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围绕“铸牢”主线,大通县推行“点单式”教学模式和“链上培训”机制,开展“先锋上讲台”活动,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和“领头雁”轮流登台授课300余场、“擂台比武”20余场。
为加强国民教育,大通县住建、交通、市场监管、医院、银行等部门充分利用行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商铺显示屏、出租(公交)车、办事窗口等服务窗口以及广场、市场、车站等面向各族群众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同时,持续推进“1+X”宣讲矩阵,发挥“百姓话廊”点单式宣讲模式,35名“党课讲师团”成员开展一线巡回宣讲68次;举办“大通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专题培训班”等主题培训班次10期,培训干部500余人次。加强民族政策法规教育。
聚焦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围绕“协作帮扶”,大通县搭建青少年交流互鉴平台,实施“雨通育人”计划,组织50名骨干教师赴南京雨花台区培训,深化东西部教育协作,新签约结对4所友好学校,开展交流活动58次。
同时,深化“三百行动”,扩大协作引才、项目引进、双向挂职交流力度,推出青年公寓、租购房补贴等配套措施,建立健全引人留人聚人长效激励工作机制,鼓励支持东中部地区各族群众到民族地区就业创业、居住生活。
此外,大通县创新开展289个村和22个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星级评定工作,在全县各领域积极设立“红石榴驿站”,努力构建起服务各族群众的“连心桥”和“服务圈”,全面建设“石榴籽家园”,构建嵌入式社区结构。(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