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湟中:实现优质饲草双线丰收
中新网青海新闻10月23日电(俞惠珍)金秋时节的西宁市湟中区,田野间机器轰鸣不断,青贮饲料采收工作正火热推进。从传统的青贮玉米到新兴的菊芋,湟中区通过“以种供养、以养促种”模式,实现优质饲草双线丰收,为高原畜牧业越冬储备“营养餐”的同时,也激活了乡村振兴的绿色动能。
走进湟中区多巴镇鲍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院内铲车、自动包膜机、叉车默契配合,流水线作业高效运转,不远处青贮饲料包整齐排列;在海子沟乡沟脑村宝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青贮玉米地,负责人宋长军驾驶收割机,一气呵成完成收割与粉碎作业;合作社牛棚里,工人正在用青贮饲料喂牛。
湟中宝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长军说:“合作社主要以种养结合为主,玉米种了500多亩,合作社牦牛存栏500多头,今年青贮长势比较喜人,亩产达到4到5吨,计划下一步补栏500头(牛),完全能满足本合作社青贮的需求。”
作为湟中区青贮饲料的“老牌主力”,青贮玉米凭借营养留存好、适口性强的优势,一直是高原牛羊的“标配营养餐”。
湟中区畜牧兽医站技术员常晓芳说:“依托标准化种植技术,我区青贮玉米面积已达2万亩,亩产稳定在2.5至3吨,预计今年可收获鲜草8万吨、制成青贮5.4万吨。”
今年的青贮饲料丰收季,还有一位“新主角”格外亮眼,那就是菊芋。
在海子沟乡的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试验站菊芋种植基地,收割机往来穿梭将茎叶采收、粉碎。作为新兴的“多功能作物”,菊芋不仅凭借“全身是宝”的特性赢得农户青睐,更以突出的饲草优势,为高原畜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常晓芳说:“在稳步推进青贮玉米种植的基础上,我们还积极拓展优质饲草多元化发展,其中菊芋种植面积近2000亩,亩产茎叶超过两吨,预计总产量将突破5000吨,可满足一千头奶牛全年青贮饲喂需求。牛羊爱吃、营养也够,茎能加工成腌菜,花能晒干泡茶,相当于‘一地三收’,可实现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双赢。”
2025年,湟中区深化“粮改饲”项目,通过“养牛场户+种植合作社”“家庭牧场+流转土地”等模式,带动13个乡镇、48家合作社协同发展。同时,通过技术指导与政策扶持,实现“当日收割、当日青贮”,有效保障了饲草品质。(完)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18;京(2022)0000119]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