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用专业和爱心“修复”折翼的天使
中新网青海新闻12月12日电(陈明熙)残疾人康复工作是帮助残疾人恢复补偿功能,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今年6月,大通县残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争取残疾人康复托养项目,投入资金64.94万元,建成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积极开展康复服务,让残疾人共享康美生活。

在朔北藏族乡下吉哇村,有一处承载着爱与希望的楼院。这里便是大通县残疾人康复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达5800平方米,康复区设有28张床位,配备康复训练室、理疗室、功能训练室、托养区、室内活动室、食堂等,每个房间均按无障碍标准建设,配有衣柜、单独卫生间、智能医疗床等方便重度残疾人使用的设施,由县悦康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日常运营,现有专业工作人员20名。
走进县残疾人康复中心,记者看到,康复治疗师们在各自的功能区域忙碌着,耐心地与残疾人交流、示范,了解他们的康复进展和心理状态,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给予他们温暖的鼓励和支持。

县悦康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部主任王斌说:“近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向大家宣传国家的政策和扶持措施,看到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主动接受康复治疗,真的感到很欣慰。”
今年六月,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启用后,孙先生就带着他的孙子来这里进行康复训练,每当孙子取得一点进步,爷爷都会开心地夸奖,看着小孙子一点点的变化,孙先生心中充满了欣慰。孙先生说:“自从这个康复中心成立以来,一直在这里做康复训练,这里的老师们很专业,而且治疗、住宿都是免费的。”
熟练的手法,娴熟的技术,热情的态度,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用爱心和耐心温暖着来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处设置都透露出细心与用心,方便大家进行各种活动,努力让康复中心成为他们的“幸福港湾”。目前,该中心已为115名0—17岁的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已有22名重度残疾人入住中心寄宿托养,中心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开展个性化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及多感官刺激治疗等,并引进皮影雕刻手艺人2名,手绘唐卡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名,打造手工花坊工作室1间,配备了唐卡展架、皮影展台、制作工具套、手工编织展台等设备,鼓励残障人士掌握技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通县残疾人联合会康复办公室工作人员张莉说:“下一步,县残联将创新托养服务方式,继续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着力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实现托养一人、幸福一家、影响一片,切实提高我县残疾人托养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残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