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门源:“123”工作法全力推进退役军人领域法治建设
中新网青海新闻1月7日电(刘东 李隽)近年来,门源县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突出重点,积极探索“123”工作法,扎实推进退役军人领域法治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退役军人力量。
门源县聚焦落实一个责任。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相关要求,坚持以“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为原则,以“每周二、五固定学习日”集中学习为契机,依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开展学习。
该县坚持把法治建设与全县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同部署、同研究,每年制定下发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法治建设工作要点、退役军人领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以及年度普法责任清单等,围绕年度学法计划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学法用法意识和普法能力。
门源县聚焦突出两个关键。紧抓现役军人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双拥工作协调机制作用,联合县委宣传部、文旅局、司法局、卫健局、教育局等部门,紧贴部队需要和实际,常态化开展送“文艺”“义诊”“法律”“政策”进军营活动,紧紧围绕军人婚姻家庭保护、待遇保障、抚恤优待等方面为官兵进行详细解读,全力解决军人后顾之忧。同时,组织中小学生走进军营,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部队训练生活、接受国防教育,让爱国崇军、关心国防的意识深植于学生心中。牢抓退役军人这个“关键对象”。始终将加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引领作为拥军崇军、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期工作来抓,不断强化退役军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充分利用业务办理、走访慰问、困难帮扶、适应性培训、节点宣传等时机,常态化开展对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引领教育,加强退役军人党员关系转接管理,让退役军人党员及时“明身份、进组织”。
该县强化《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思想政治工作试用手册》实践应用,指导基层服务站筑牢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文化阵地建设根基,通过台、网、微、端、屏等新载体与退役军人信息录入、身份年审核查、待遇审批、优待证申领、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等有机结合,不断浸润和灌输军人价值风范等举措进行“嵌入式”思政教育,实现灌“知”向增“智”的合理转变并向树“志”有效延伸,让退役军人始终保持“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本色,积极投身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抢险救援等社会经济发展的火热实践,成为保一方稳定、促一方发展、兴一方风尚的“生力军”。
门源县聚焦紧盯三个环节。在普法理念上,把普法宣传和解决问题、解难帮困、日常工作相融合,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信访工作法治化等思想认识,认真落实《退役军人信访服务工作办法》和信访首办责任制及“13712”信访工作机制,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保障全覆盖、尊崇有氛围”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挂牌运行“老兵调解室”,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保障全覆盖、尊崇有氛围”的目标要求。
在普法内容上,紧跟《退役军人安置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最新教材”出台时机,常态化开展宣传活动。编印《退役军人政策》“口袋书”,让学政治理论、懂政策规定、遵党纪党规、钻业务技能、知冷暖疾苦、善热情服务、会疏导教育的理念更加厚植于心、外化于行,为加快推进门源县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
在普法时机上,紧盯“两节”“八一”“新兵入伍”“老兵退役”等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因地制宜利用好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班、全县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能力提升培训班、双拥示范街、法治宣传栏等特色法治宣传阵地,让广大现(退)役军人在潜移默化中认同法治、信仰法治、践行法治,营造了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