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青海各地

都兰宗加:法治护航枸杞红 和谐发展产业兴

2025年10月28日 18:12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10月28日电 (希日尖措)自2025年枸杞采摘季以来,为进一步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切实保障采摘工人及其他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营造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宗加司法所紧扣“法治护航产业振兴”主线,通过普法宣传强根基、源头预防控风险、多元调解解民忧、诉调对接促实效,多措并举,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有力地推进了诺木洪地区枸杞采摘期间社会综合整治巩固提升工作。

  普法宣传强根基。坚持“预防为主、普法先行”原则,从七月初开始,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顾问及“法律明白人”深入田间地头、枸杞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通过发放材料、挂横幅、贴海报、现场答疑等形式,重点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用“方言+案例”通俗互动,将“书面法言”化为“身边道理”,截至目前,深入田间地头、企业200余次、入户600余户、解答法律咨询230余人次、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0余份。

  针对采摘工活动特点,开展夜间上门宣传与集中普法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各类主题宣传15次,集中宣传8次;用警车车载大喇叭循环播放安全生产、《海西州枸杞产业发展促进条例》《都兰县门前五包责任》等内容,覆盖镇区及农场各大队,累计覆盖10000余人次,让法治意识随红果一同扎根群众心间。

  源头预防控风险。针对枸杞采摘季用工需求激增、合同纠纷、劳资纠纷等易发多发的特点,宗加司法所精心制定《12348青海法网使用步骤指南》,同时印发枸杞采摘用工合同、枸杞地承包合同等一系列标准化模板,提前向种植户、劳务经济组织及务工人员广泛发放,细致指导双方明确权利义务、薪资结算标准及安全生产责任,从源头有效预防矛盾纠纷。

  与此同时,通过深入走访排查,向用工企业及务工人员精准发出法律风险提示,积极引导双方依法签订合同,确保用工关系规范有序、权责清晰。工作人员逐户讲解合同要点,对模糊条款现场释明,累计覆盖用工主体20余家、务工人员800余人,发放各类合同模板1000余份。从根源上减少因权责不清引发的纠纷,让用工双方在法治框架内实现共赢。

  多元调解解民忧。配合宗加镇政府整合多方资源,精心招募专职调解员1名、“五老”调解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5名、“百姓心桥”调解员11名,新纳入村级调解员9名,不断充实基层调解力量。充分发挥“候鸟”调解室作用,联合派出所、法庭及综合治理各单位组建专业调解专班,实行“一般纠纷专职调解员及时介入、复杂纠纷部门联动”机制。

  组织专题培训5场,讲解调解技巧,提升调解队伍专业水平。目前已形成立体化调解网络,为平安采摘季保驾护航。枸杞采摘季以来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7起、涉及金额1540.67万元。小到工资差额纠纷,大到承包合同争议,均在调解中高效化解,无民转刑案件发生,让所有矛盾止于田间、解于萌芽。

  诉调对接促实效。为切实解决群众诉累,减轻当事人经济负担,联合宗加法庭建立“诉调对接”快速通道,对适宜调解的民商事案件,迅速组建“法官+调解员+行业专家”复合型团队开展诉前调解,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青海智慧调解平台”提供线上服务,实现“省时、省力、省钱、省心”。

  对调解成功的复杂纠纷,引导通过司法确认赋予强制执行力,确保权益落地。截至目前,共调解法院委派案件41件,完成司法确认54件,有力确保调解协议“一步到位”,让群众在纠纷解决中感受到高效与公正,切实体会到“纸上协议”的法律重量。(完)

编辑:张海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