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社会

西宁中医院:传承与创新并举 推动中医药发展

2025年03月25日 20:31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3月25日电 题:西宁中医院:传承与创新并举 推动中医药发展

  作者 何君 马静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中医院积极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上医治未病”:守护高原健康防线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配药。何君供图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配药。何君供图

  “您平常是不是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这个舌苔和脉象,加上刚才的问诊,你这属于气郁体质,宜动不宜静。”在西宁市中医院治未病科门诊,医生陈耀华正在专心地为赵女士分析体质辨识报告。

  “这两天要疏肝理气,多吃一点橙子、山楂等能行气的食物,配合上情志调摄,起居调节,平时太阳出来后可以练练五禽戏里面的鹿戏……”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在治未病科诊室发生。

  “上医治未病”起源自《黄帝内经》,与现代大健康理念不谋而合。西宁市中医院治未病科成立之初,以中医体质辨识、小儿推拿、针灸、按摩为主,通过指导患者体格锻炼、合理饮食、适时养生、针药调理等方式,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以增强抵抗力。如今,针刺、艾灸、推拿、拔罐、刮痧、蜡疗、穴位贴敷、中药塌渍等中医适宜技术已全面开展,不断满足民众对健康养生的需求。

  治未病科中医日间病房内,48岁的马女士体验“葫芦灸”的同时不禁感慨道:“以前是真没听说,没想到‘治未病’不是治胃病,还能治我的这些查不出来又困扰我许久的病,而且日间病房省时省钱还省事。”

  2024年,医院以“社区康复”为契机,不断优化兴海路分院医疗资源布局,打造了集针灸、推拿、理疗、康复、保健、护理于一体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共享。

  汲古润今:传承国粹中医薪火

图为民众到治未病科就诊。何君供图
图为民众到治未病科就诊。何君供图

  早上9点,脾胃病科诊室内,科主任张永德正在一边为患者诊治,一边耐心解答学生们的疑惑。“你们看,这个病人经过化疗后出现食欲减退,乏力,大便干结,下肢皮肤干枯等特点,提示不同程度的气阴两虚之证,所以之前用麦门冬汤,这次复诊,发现患者咽喉充血,提示有余热,按照黄煌教授的‘药-方-法-理’思维,这次我们使用竹叶石膏汤治疗。”

  2024年6月,脾胃病科主任张永德正式被全国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教授收入门下,研习应用经方。得益于“青唐经方”培训班的学习和师父的教导,张永德的中医中药理论知识、诊治技术等进步很快,成为附近小有名气的“90后老中医”。

  近年来,医院多位医生先后与全国、省市名中医结下师徒之缘,通过开展名医带徒工作,医院在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传承、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提升区域中医药服务水平注入新动力。

  草木有灵:中药里的守正创新

图为医生为患者进行身体检查。何君供图
图为医生为患者进行身体检查。何君供图

  走进西宁市中医院门诊大厅,一股中药特色古香悠悠而来。时不时地会有人驻足在中医药展示柜前,了解中医药特色代茶饮、中药饮片、针具、艾灸盒、铜砭刮痧等。

  不仅仅是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医院也通过中医药文化的潜移默化地传播将健康养生理念融入住院、康复、随访等医疗服务全过程。每天早上护士们带领住院病友跳八段锦、健身操;在端午节给医养结合中心入住老人和病区患者发放中药香囊;结合时令节气开展“冬病夏治”“七进四送义诊”等品牌活动,在饮食、情志、生活起居上给予个体化指导和调护;开放文史馆、百草园、文化长廊等。

  2024年,医院紧跟时下养生热潮,组织多位专家反复论证、优化方剂,组团推出三仙饮、党参五味饮、茯苓薏苡饮等系列中医药特色代茶饮,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和赞许。

  “我们中药房还推出中药个体化加工服务,可以根据所开具中药处方的要求,按照相关中药制剂的工艺,为患者‘量体裁衣’,把中药处方加工制作成便于携带的丸剂、散剂、膏方、代茶饮等。”药品调配站周霈介绍道。

  正如医院党总支书记王丽梅所言:“让古老医学扎根高原土壤,既要守住辨证论治的‘魂’,更需长出智慧医疗的‘翼’。”(完)

编辑:甘晓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