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记者观察:为文物保护“上保险”
2025年05月22日 17:35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推广】
4月27日,三星堆博物馆“世界遗产主题系列特展”拉开帷幕,来自布达拉宫珍藏的佛像造像、典籍经卷、美锦服饰、生活用具等110套展品参展,其中超三分之一的展品为首次展出。这110件藏品均由平安产险承保,保障范围涵盖展览及运输期间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
文物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记忆与文化基因,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保护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担当。保险在文物保护中发挥着巨大价值。近年来,为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保险机构积极实施文物建筑财产保险、博物馆展品保险等文物保护项目。
文物不可再生,事前预防尤为重要。针对博物馆文物保护需求,保险机构不断创新、优化服务,积极探索“文物+保险+服务”模式,通过科技赋能和多方合作,推动文物保护从事后赔偿向事前预防转变,实现文物保护可持续发展。
例如,人保财险通过“前端物联网系统+数字化巡查系统+安全监管平台”模式,实现对文物建筑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引入无人机、卫星遥感、水浸物联等科技理赔工具,为不可移动文物保险试点单位开展险情预警4500多次、数字化巡查1300多次。
平安产险创新推出“承保文物出险后修复费用”模式,解决博物馆维修资金痛点,构建完善的“文物保险+修复服务”风险保障体系,为全国文物保险创新升级作出有益探索。
2025年3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施行,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
我国文物保障制度正在不断发展完善。保险业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最大程度发挥自身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社会职能,从优化产品保障范围、升级风险减量服务、精准合理设置保费、推动保险投保普及等方面不断作出新的尝试。
编辑:甘晓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18;京(2022)000011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