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让干部有更多精力深入群众
“过去,一周至少要来镇里两三趟,不是开会就是取文件。现在一个月都来不了一次,我们终于能腾出时间走村入户,帮群众办实事了。”5月7日,在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邦业隆村党支部书记祁玉云分享了基层减负带来的直观变化。
这份变化,源于扎实有力的举措。三合镇党委、政府创新推行会议合并套开机制,精简冗余流程,让基层干部得以“轻装上阵”,将更多时间、资源投入到服务群众中。今年,将安全生产、项目建设等多项议题整合为一场会议。
“以前动员会、安全部署会、总结会一个接一个,时间全耗在开会上了。现在有了空闲,我能和村民一起义务植树,大家的关系也更亲近了。”祁玉云感慨:“从‘跑部门’转向‘跑家门’,群众满意,我们干得也更有劲头!”
基层减负带来的不仅是工作节奏的转变,更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在三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大学生党支部书记祁之菊正耐心地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叔叔阿姨,把这个功能设成桌面快捷键,以后做生存认证就方便多了。”56岁的村民王孝莲边学边笑:“原来手机有这么多实用功能,没人手把手教,我们根本摸不着门道!”
“过去一提数字化,就想到数不清的微信群、填不完的报表。”三合镇党委秘书仁措卓玛坦言,“现在通过精简表格填报、台账管理,我们终于能腾出精力,帮村民跨越数字鸿沟,真正享受数字化便利。”
随着基层减负工作的扎实推进,数据壁垒逐步打破,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镇机关干部每周能抽出2到3天驻村调研,对村情民意的掌握更加深入。仁措卓玛在走访4个村的安置小区时,发现部分声控灯损坏,及时协调物业完成维修;寺台村联点干部注意到村内道路狭窄影响农机通行,迅速沟通有关部门推进道路拓宽工程。
“以前一周迎检四五次,满脑子都是准备材料,哪有时间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西崖头村党支部书记严春喜感叹道。如今,迎检频次大幅减少,干部走访明显增多。中央持续推进基层减负,让三合镇27名在职党员得以投身环境卫生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累计整改隐患20余处,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当下,基层减负已成为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抓手。这一过程既要大刀阔斧精简形式主义“虚功”,也要精雕细琢做好服务赋能“加法”。在“加减之间”,三合镇探索出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乡村振兴考核不再“唯资料论”,转而聚焦产业项目实效与群众口碑;助老送餐、帮办代办、反诈宣传等志愿服务日益丰富,赢得村民连连称赞。
“减负、赋能、增效”正重塑基层治理生态。通过整合信息平台、打通数据共享渠道,三合镇告别“多头填报、重复劳动”的旧模式,推动干部主动上门服务。“走出办公室,扎进群众中,工作的价值感更实在了!”基层干部们的心声,折射出减负改革为基层治理注入的强劲动能。这场关乎效能与民生的深刻变革,正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书写新篇章。
(作者:陈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