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让一技之长“香”起来
连日来,以“一技在手 一生无忧”为主题的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举行。中小学职业体验、技能大赛获奖作品展演、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在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连台上演,鲜活生动地呈现了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果和特色亮点,校园内处处涌动着“技能让生活更美好”的热潮。
立足专业,聚焦产业,让职业教育更具吸引力
前不久,旅游商贸系申报的项目《青海国家公园生态研学旅游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入选2025年度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实践创新项目支持名单,这也是省内唯一入选项目。学校职业教育活动周还举行了青海国家公园生态研学旅游产品发布会,系统化展示相关内容。
“近年来,青海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我们学院联合多个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及企业,成立了高原生态旅游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共同体为平台,和自然教育协会共同申报了项目,现在项目成功入选为院系发展也打开了新思路。”旅游商贸系副主任蔡淑婷介绍说。
“这是学生制作的‘哪吒·国家公园奇遇记’的研学手册和文创产品,手册以哪吒元素为主题,由带队教师和学生实地调研,结合市场需求创作设计。这个项目还获得了今年青海省职业技能大赛旅游赛道的金奖,目前已经有武汉的机构想要与我们合作。”蔡淑婷说,“这个项目既能开展深入科研,又可以参加比赛,有力深化了院系的产学研融合。”
校企互嵌,促进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
把生产线搬进教室,把课堂设在生产线上。走进机电工程系的实训教室,智能家具馆、海尔智能实训基地、风光互补发电实训室等实训教室设备先进、配置齐全,为学生搭建起从理论到实践、从操作到检验的一体化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在真实场景中提升能力。
“我们始终把企业合作作为工作重点,企业合作搞好了,专业建设方向就明确了!”机电工程系主任熊壮介绍道,“如今,我们采用企业专家进校授课、学校教师驻厂实践的模式,最大程度地将实际生产项目转化为课程资源,把企业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打通教育链与产业链,推动产业与专业实现‘双向奔赴’。”
为使人才培养更契合行业、产业和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近年来,机电工程系聚焦青海“四地”建设,推行“二元联动”“三阶递进”“四能提升”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对标企业专业技能应用岗位,精准补齐学生专业技能短板,让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达成“双向赋能”。目前,机电工程系开设了智能机电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专业,为新风新能科技环保有限公司等33家清洁能源智能制造企业精准输送专业人才。
强化匹配度,提升职业教育竞争力
近年来,数据标注产业蓬勃发展,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其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为助力数据标注产业人才储备,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强化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匹配度,通过产教融合引进前沿数据标注项目,增设人工智能训练师行业工种,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产业前沿动态,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人工智能训练师中的数据标注员鉴定工种已经审批下来了,后续可以进行数据标注培训,让学生能持证上岗。”信息工程系教师说,“我们现在有两个机房138个机位,后续我们会开展数据标注的实训认证,与行业企业共同打造数据标注基地。”
“数据标注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基础技能。培育壮大数据标注产业对于提升数据供给质量,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信息工程系教师说,“学院开设数据标注实训也是为了强化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匹配度,提升职业教育竞争力。”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 衣凯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