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冷凉气候赋予西宁美食独特魅力 ——西宁“冷凉经济”系列报道之四

2025年07月30日 11:07
来源:西宁晚报

  当全国多地陷入35℃以上高温“炙烤”时,西宁以夏季平均17℃的清凉气候,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专程来避暑,也有不少明星、网红博主打卡景点,分享美食。

  从青海老酸奶到手抓羊肉,从炕锅羊排到土火锅,从甜醅到酿皮……网红镜头下的西宁美食正掀起一场“清凉+美味”的双重风暴。这座雄踞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城市,不仅以“中国夏都”“雪豹之都”“丁香之城”闻名,更因冷凉气候孕育出独具风味的美食文化而深受市民与游客的喜爱。正如博主“旅行吃货喵”所言:“在西宁,吹着17℃的风,吃着100℃的美味!”

  明星网红走街串巷吃“顶流”美食

  7月2日,近两千万粉丝美食博主@特别乌啦啦发布了第一条来到西宁市打卡烤肉面片的视频,获得38.8万的点赞、17.3万的转发、2.7万条评论,不少本地市民及来过西宁的游客极力推荐着当地各种美食;

  在评论区极力推荐下,@特别乌啦啦来到了马尔沙牛杂,花50元吃到了西宁著名早餐牛杂汤;前往英杰纯汤牛肉面,花39元吃干拉,受到了本人的高度认可;最后一站打卡了评论区成千上万个网友强烈推荐的尕晋娃抓面,称之为在西宁吃过最好吃的面……

  在视频最后@特别乌啦啦向粉丝提到,“各位夏天如果实在热得受不了,选西宁。”

  近千万粉丝博主@碎嘴许美达在打卡西宁下南关街、品尝各类美食小吃后,不禁感慨:6月底的时间还穿着长袖长裤,大早上还得吃马尔沙牛杂,身上才能暖和。来西宁避暑,真的太妙了!

  “暑假搁家里干啥,快来西宁!有吃有喝,眼睛又大饱眼福,而且不热,特别凉快!”千万粉丝博主@碎嘴许美达在视频中不断推荐着西宁和西宁美食。

  2025中国明星足球队西宁邀请赛打响、第十九届FIRST西宁青年电影展启幕……一众明星相继抵达西宁打卡,进一步推动了西宁和西宁美食的破圈传播。演员杨子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宁是一个非常适合避暑的地方,这里有很多很多的好吃的,本地人非常热情,电影节热情洋溢,希望大家都可以来西宁旅游,来西宁看一看。”

  西宁美食让游客吃出“气候感”

  “网红博主打卡后,店门口都排起长队了。”

  “不早点来吃尕晋娃的抓面就吃不到了。”

  “原来青海的羊肉真的是奶香味的,一点都不膻!”

  “第一次吃到要搲着吃的酸奶。”

  “手抓真肥而不腻,颠覆对羊肉的认知。”

  天不亮就要起床、排长队才能吃到……

  在明星网红博主的打卡推荐下,西宁美食也迎来了大波的流量,人气不断攀升。

  “西宁美食的魅力,是冷凉气候赋予西宁美食的核心吸引力。”青海省餐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赵清军告诉记者。

  @美食探险家在直播中尝试自制甜醅,结果因温度过高失败,直呼“西宁的冷凉气候是甜醅的‘秘密武器’”!高原冷凉气候为发酵食品提供了理想环境。振明酸奶的浓稠质地、沙里海一绝甜醅的甘甜口感,均得益于低温抑制杂菌生长,使发酵更充分。

  @肉食动物阿杰在测评裕丰肥羊时感叹:“羊肉细腻无膻味,冷凉气候简直是天然的‘保鲜剂’!”

  冷凉气候下的小麦蛋白质含量更高,面食筋道弹牙。水站阿娘酿皮、民和伊杰馍馍铺的“锟锅”馍馍,因冷凉环境发酵更充分,成为网红博主推荐的“必吃碳水”。吉成馓子等店铺开通抖音小店,月销订单陡增,冷凉气候下的“纯净标签”成为卖点。

  冷凉气候成西宁天然“美食孵化器”

  “西宁平均海拔2261米,夏季凉爽的气候源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空气稀薄导致大气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远离海洋,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短,夏季高温短暂。这种气候不仅让西宁成为避暑胜地,更对本地食材品质产生深远影响——冷凉环境延缓作物生长周期,使高原蔬菜、青稞、牦牛等食材积累更多风味物质,为美食提供了独特的物质基础。”赵清军告诉记者。

  赵清军介绍,冷凉气候使青海成为“净土”,草原无污染,牛羊肉品质高、热量充足,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核心食材。尽管宁夏、内蒙古等地牛羊肉也有竞争力,但青海仍以“高原”标签强化特色。

  在青藏高原生长的野菜与菌类具有稀缺性,如蕨麻、黄菇等特色食材生长期短,仅在夏季短暂生长,冷凉气候赋予其独特风味,成为地方菜系的“灵魂”。同样,本地的土豆虽未充分挖掘潜力,但冷凉气候下生长的洋芋(土豆)质地紧实,不仅深受本地人的喜爱,将其制作成各类美食,其实洋芋也十分适合作为特色食材开发。

  创新融合让“高原风味”独一无二

  冷凉气候不仅保留了传统美食的风味,更推动了饮食文化的创新。

  甜醅是西宁人的“天然冰淇淋”,因为这不是甜品,而是镌刻在岁月里的解暑良方。甜醅由燕麦或青稞发酵制成,颗粒饱满,口感软糯,带着淡淡的酒香和甜味。吃上一碗,既能直接食用,而今,多与牛奶或奶茶融合,做成新式饮品。炎炎夏日,吃上一大杯加冰的甜醅奶茶,便是解暑的极妙选择。

  不仅如此,在本地青舍家做蛋糕店,店主用甜醅替代水果当作蛋糕的夹心,与蛋糕胚和多种口味的奶油相结合,碰撞出的清爽口感,让顾客重塑对奶油蛋糕以往甜腻的印象,深受年轻顾客的欢迎。从树莓甜醅蛋糕到墨红玫瑰甜醅蛋糕,都是每日蛋糕售罄速度最快的口味。

  2025年青海地方特色精品美食展上,“青珍港味”系列佳肴成为焦点——牦牛肉干与粤式酱料融合,甜醅与港式甜品碰撞,锁定了现场所有人的味蕾。

  @跨界美食家评价:“冷凉气候赋予的纯净食材,与多元烹饪技法结合,创造了独一无二的‘高原风味’。”

  如今,西宁正将冷凉气候转化为餐饮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赵清军表示:“冷凉气候是西宁美食的‘灵魂’。它不仅赋予食材独特风味,更推动了饮食文化的创新。”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 张弘靓

编辑:张海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