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海东乐都:从耕读传家到教育振兴

2025年09月11日 18:01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9月11日电(王桂萍 李隽)“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句流传千年的古训,正是海东市乐都区教育发展的生动注脚。作为素有“文化大县”美誉的区域,乐都区的教育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血脉。从古代私塾的琅琅书声,到如今校园里的蓬勃朝气,“重教兴学”的传统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近年来,乐都区锚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以硬件升级为基础,以人才引育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当地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新建凤山中学、第七幼儿园等一批现代化校园,投入1.7亿元对团结路小学等10所学校及瑞丰等13所幼儿园进行维修改造,同步更新教学设备1.2万台(套)。

  如今,智慧黑板、多媒体教室、标准化实验室、塑胶跑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已实现城乡学校全覆盖,乐都区80%的学校达成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城乡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硬件条件的全面改善为教育质量提升夯实了根基。

  来自江苏省惠山区的支教老师王军满是欣慰地说:“到这里看到学校硬件如此齐全,不仅教室宽敞明亮,教学设备及体育器材更是一应俱全,农村学校的孩子也能跟着多媒体课件学知识,课堂效率高了,孩子们上课的热情和劲头也越来越足。”

  为建强教师队伍,乐都区打出“引育并举”组合拳,深入实施“国培”“省培”及区级培训项目,年均培训教师1600人次,成功培育省级骨干教师28名,通过公开招聘引进中小学教师211名、公费师范生36名,吸纳编外教师60名,重点补齐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师资短板。

  依托与惠山区的教育协作,乐都区先后选派600名教师赴当地5所结对学校交流学习,惠山区每年也选派6名优秀教师来乐都区支教,再加上“师徒结对”“校际交流”等本土化培养模式,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显著提升。

  “青海省杰出教师”、乐都区洪水镇中心学校教师赵玉萍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乡村教孩子的特点,抓住每个孩子的短板发力,设计教学内容,并用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跟上节奏,我不光带好自己的班级,而且将上课经验传授告诉年轻教师,在‘青蓝结对’的过程中,时常也会用教学案例来点出问题,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连续五年,乐都区中高考成绩稳步攀升,中考优秀率较五年前提高12个百分点,高考本科上线率突破65%,多名学生成功考入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乐都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张得庆说:“‘十四五’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加大投入,优化布局、完善设施,建强队伍、提升管理,全区教育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尤其是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25年中考均分重新攀升至全市第一,凤山中学以较大的优势蝉联全市第一。”(完)

编辑:张海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