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锡化协作9年带动化隆万名群众增收

2025年11月13日 18:03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11月13日电(李隽 李玉峰 马倩 )近日,记者从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获悉,9年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投入协作资金3.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38个,带动化隆县万名群众增收。

  锡山与化隆的跨区域协作,早已超越单一的产业帮扶,构建起“政策引导、市场主导、人才支撑、情感纽带”的四维联动机制,让山海协作从“输血式”帮扶迈向“造血式”共兴。

  据悉,不同于“大水漫灌”的投入模式,锡化协作资金始终聚焦“补短板、强基础、兴产业”的核心目标,形成“政府投建平台、企业注入活力”的高效模式。在特色鱼产业中,专项资金定向支持育苗基地温室、智能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企业入驻门槛;在民生领域,资金投向黄河中学校舍改造、乡镇卫生院设备更新等项目,让群众直接共享协作成果。每一笔资金都精准对接需求,让有限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为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撑起“硬骨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锡化协作的核心密码,在于构建起“双向奔赴”的人才交流体系。锡山选派的渔业专家常年驻点化隆,从种苗选育到病害防治全程指导;教育、医疗领域的骨干力量接力支教支医,把先进经验带到高原。与此同时,化隆每年组织养殖大户、医护人员、乡村干部赴锡山跟班学习,仅2024年就有86名技术人员带着问题学、跟着实践练,成为扎根本土的“技术种子”。这种“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模式,让技术与理念在交流中沉淀,为化隆培育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资源跨域对接,让市场活力充分涌流。四维机制的协同效应,最终体现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上。在特色鱼产业,形成“锡山种苗培育+化隆生态养殖+青海全域销售”的闭环链条,既发挥了化隆的生态优势,又借助锡山的市场渠道打开销路;在劳务协作领域,两地以“红石榴就业行动”为切入点,搭建“东部岗位供给+西部劳力输出+两地全程服务”平台,2024年帮助320余名化隆群众在锡山稳定就业,实现“一人务工、全家增收”。从农特产品到人力资源,从技术专利到市场渠道,跨区域的资源对接让两地优势互补的潜力充分释放。

  9年的携手同行,让锡山与化隆从“协作伙伴”变成“一家人”。化隆遭遇地震灾害时,锡山第一时间驰援物资与技术;锡山举办农博会,总会为化隆预留展位;两地党政干部定期互访,企业、村社结对共建,甚至孩子们也通过“书信手拉手”建立友谊。这份跨越山海的情感认同,让政策更有温度,让合作更具韧性,成为四维机制中最动人的“黏合剂”。(完)

编辑:甘晓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