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海东乐都:“蒜”好经济账 鼓足农民“钱袋子”

2025年08月29日 09:17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8月28日电(保春花 李隽)时值初秋,海东市乐都区下营乡的田野里翻涌着丰收的浪潮。清晨的露水还挂在蒜叶上,村民们已挎着篮子分散在田垄间,弯腰、拔蒜、抖土,田埂边,成袋的大蒜堆成了小山。据了解,今年下营乡100亩大蒜预计总产量超100万斤,这沉甸甸的收成,正鼓胀着农民的“钱袋子”。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锚定乡村振兴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把小蒜头做成了大产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从统一供种、技术指导到订单收购,全程为农户保驾护航。

  合作社负责人算了笔账:“统一采购的优质蒜种亩产比普通品种高两成,再加上农技员手把手教的密植技术,亩产能稳超1万斤。”这种“抱团发展”的模式,不仅让种植户省心,更让村集体经济有了持续增长的“源头活水”。

  “一天能挣200多块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真是太好了!”正在分拣大蒜的祝大姐手上不停,笑意从眼角漫开来。采收季里,像她这样在家门口务工的村民随处可见,老人能摘蒜叶,妇女可打包,壮汉负责搬运,500余人次在产业链上找到了岗位。按采收期一个月算,参与农户人均能增收2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田埂上挣钱,屋檐下顾家”。

  祝家村宝金绿色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林下鸡舍里,绿壳蛋鸡正啄食着松针与昆虫,产出的蛋品因富含微量元素成了商超里的“抢手货”。同样是“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这里带动20多户村民养殖,年出栏肉鸡8000余只,产蛋1.2万斤,生态养殖与经济效益形成了完美闭环。目前,全乡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庭农场如同撒在乡间的“致富种子”,已带动200余户农户踏上增收路。

  产业兴旺的春风,吹绿了田野,也吹新了村庄,借着产业发展的东风,下营乡把收益反哺给基础设施建设。24公里新建改建的农村公路像银链串起各村,雨天泥鞋、晴天灰脸的日子一去不返;852户改建的卫生厕所让农家小院更洁净,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100%让乡村颜值飙升;10个村级文化广场上,傍晚总响起广场舞的旋律,全覆盖的农家书屋里,村民们能随时“充电”……产业与乡村的良性互动,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有了更鲜活的注脚。

  下营乡党委书记霍建宏介绍:“我们建大蒜初加工车间,搞腌蒜、蒜粉深加工,再通过电商直播打开销路,让产业链条更长、附加值更高。”他说,还要把林下养殖、乡村旅游串成线,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完)

编辑:张海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