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乐都:党建引领盘活土地结“甜果”
中新网青海新闻8月28日电(王桂萍 李隽)立秋过后,河湟谷地褪去暑热,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薛青村的田野间,丰收的气息正从大棚向林地蔓延。这个距城区18公里的村庄,在村党组织引领下,让土地在四季轮回中持续“生金”,用多元产业绘就着秋日振兴图景。
“霜降前这茬辣椒,能卖到立冬!”村西头的高标准日光温室里,种植户老李正忙着给辣椒藤蔓绑绳,翠绿的果实挂满枝头。作为乐都有名的“蔬菜村”,薛青村65栋夯土墙温棚与265栋拱棚连成一片,45.55公顷菜田在秋日里依然生机盎然。其中6.73公顷乐都长辣椒正值丰产期,3.33公顷温棚种植的品种能持续采收至深秋,单这项产业就为村民带来238.75万元年收入,户均增收超3万元。
“冷凉气候是咱的优势,设施升级更让土地不‘歇脚’。”大学生村党支部书记杨祖莹指着2023年投用的6栋日光温室说,这些总面积6320平方米的“新装备”,让反季节种植从梦想照进现实。秋日里,棚内温度恒定在25℃,刚定植的幼苗正舒展新叶,为冬季丰收积蓄力量。如今,设施农业已成为村集体经济的“压舱石”,让土地在四季轮回中不断产出“金疙瘩”。
沿扎碾公路走进村头,昔日闲置的集体林地如今成了“秋日露营胜地”。褪去盛夏燥热,林间帐篷区更显惬意,游客们围坐烧烤,孩子们在落叶间嬉戏,远处的田埂上,村民正忙着采收玉米。“这季游客偏爱带着新鲜蔬菜返程,周末一天能销出百十来斤。”营地管理员薛大叔一边给游客装玉米,一边算起账:每月3000元工资,加上自家菜田收入,秋日里钱包照样鼓囊囊。
这片热闹的营地,曾是沉睡多年的集体林地。村两委瞅准扎碾公路自驾热潮,引来投资人盘活闲置资源。村民们主动参与平整土地、搭建设施,让荒林地变身为“网红打卡地”,2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农产品也多了条直销渠道。
从蔬菜大棚升级到露营基地运营,村党组织始终是“领头雁”。“群众盼增收,党员就得先蹚路。”杨祖莹说,村两委带着村民算收益、谋长远,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如今,村集体经济从几年前的不足5万元跃升至15万元,蔬菜种植加露营产业带动户均年增收超4万元。(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