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湟源学子走进科普基地 探索科学奥秘
中新网青海新闻9月29日电(刘占库)2025年9月是全国首个科普月。近日,由西宁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湟源县科协、教育局,组织283名师生走进青海省科技馆等4家省级科普基地,开展“科学实践课堂”活动。此次活动通过互动体验、实景操作等形式,将社会科学教育资源转化为生动实践,有效提升师生科学素养。
青海省科技馆以“趣味互动、动手实践”为核心,为师生设计了覆盖多学科的科学探索项目,学生围绕力学、光学、电学等主题,自主开展实验,通过桥梁承重实验、光学棱镜彩虹制作等互动项目,直观理解力学、光学原理。
在“生命科学”专区,基地工作人员带领师生开展“人体奥秘”探索活动。大家通过人体结构模型,了解器官分布与功能;借助模拟血液循环系统,直观看到血液在体内的流动路径;在“健康检测”体验区,全体学生还使用专业设备测量心率、视力等指标,学习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
作为省级校外科学教育实践基地,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为师生们打造了“资源探索+科技应用”的双维度体验场景。在专业讲解员引导下,师生们首先走进“地球奥秘”展厅,通过3D地质模型与动态演示系统,直观观察青海独特的地层结构与矿产分布,了解青藏高原地质演化的漫长历程。在“生态保护”专区,借助VR设备模拟三江源生态监测,学生分组操作环境检测设备分析样本,并参与动植物标本制作实践。
依托高校专业资源,青海大学遥感科普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遥感技术+家国情怀”的沉浸式科普课。师生通过大型遥感影像地图,观察青海地貌变化;专业教师结合实物设备,详细讲解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的工作原理,让抽象的技术概念变得通俗易懂。
聚焦清洁能源主题,青海省太阳能综合利用科研科普基地为师生打造了“理论学习+实景体验”的实践课堂。在基地的太阳能展厅,师生通过图文展板与动态模型,系统了解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利用的原理,以及青海在太阳能资源开发方面的优势与成果;在户外实践区,师生参观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与光热供暖系统,近距离观察光伏板的安装布局、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实地参观光伏电站,探讨清洁能源发展,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认知。
此次湟源县师生走进省级校外科学教育实践基地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了科学知识与技能,更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未来,湟源县教育局将继续与更多科普基地深化合作,常态化开展此类科普实践活动,推动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落地见效,切实提升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