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青海各地

茫崖:新校园新举措 书写教育发展新篇章

2025年09月03日 17:43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9月2日电 (陈阳)2025年9月1日,秋日的阳光洒在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的茫崖大地上,茫崖市第一中学、实验小学等校园里,久违的上课铃声清脆响起,打破了暑期的宁静。

  校园内,教职工们早已整装待发,面带微笑迎接学生们的到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校园瞬间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开启了2025 年秋季新学期的崭新篇章。

  今年开学季,茫崖市中小学、幼儿园处处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新气象。近年来,茫崖市高度重视教育发展,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85亿元,集中力量加强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从配齐配强功能室、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到精心谋划实施36个教育类项目,每一项举措都在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与此同时,茫崖市还积极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让优质教育资源借助科技的力量触达更多师生,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值得关注的是,教育民生难题的破解已成为今年开学季的一大亮点。新建的实验小学正式投入使用,改扩建后的幼儿园也以崭新面貌迎接孩子们,这两项工程直接解决了长期困扰当地家庭的“大班额”问题,让孩子们能够在更宽敞、舒适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此外,茫崖市教育局创新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推动茫崖市教育布局调整与质量提升,让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得到了更好满足,切实提升了家长和学生的幸福感。

  “今年我们幼儿园共招收新生56名,目前已全部顺利入学。为了让新生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还专门准备了入园适应课程,通过游戏互动、趣味活动等形式,帮助孩子们消除陌生感,尽快融入集体。”谈及今年新生入学情况,幼儿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园方还提前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与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照料方案,让家长放心、孩子开心。

  在教学安排上,茫崖市各校严格落实全市教育工作部署会要求,围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核心目标,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一方面,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让优质师资、教学设备在区域内合理流动;另一方面,完善评价体系,打破“唯分数论”,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同时,各校还积极扩增学位供给,保障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针对高中教育发展,茫崖市更是加大投入力度,投入2581万元实施10个高中教育专项项目。项目涵盖新建学科功能教室、综合实验室,更新教学设备等内容,重点补足艺术教育、智慧教育等课程资源短板,推动高中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域共享。

  “新学期我们优化了课程设置,在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艺术鉴赏、科技创新等特色课程,还组建了各类社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我们会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确保每一堂课都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高中教学负责人介绍起新学期的教学安排时说道,学校还会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线上沟通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形成教育合力。

  除了硬件设施的完善与教学安排的优化外,茫崖市还在教育内涵发展上不断探索创新。今年,茫崖市创新实施《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建立起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从品德发展、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个维度评价学生,推动高中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数据显示,2024年茫崖市已顺利实现高中毛入学率教育目标任务,今年通过改扩建高中校园、新增教学班级等方式,又新增5%的高中学位,持续扩大高中教育资源供给,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

  考虑到茫崖多民族聚居的特点,茫崖市第一中学的民族部(蒙古族)小学班也为新学期做了充分准备。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班级专门开设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课程,20名蒙古族学生将在新学期系统学习双语课程,既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又传承蒙古族语言文化。课程中还融入了蒙古族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民族音乐等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今年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各学段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稳步提升,高中升学率再创新高;二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本源;三是加强民族文化教育,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茫崖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介绍今年教学目标时表示。(完)

编辑:张海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