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文娱

青海贵德:古建新生 焕新记忆

2025年07月23日 16:35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7月23日电(陈郁 赵凛松)22日,“溯源黄河 听涛九曲”2025年“学习强国”融媒报道活动走进青海省贵德县,参访当地古迹。

图为贵德玉皇阁。殷荣成摄
图为贵德玉皇阁。殷荣成摄

  近年来,贵德县以严谨的守护姿态和创新的利用智慧,让沉睡的文物苏醒,更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玉皇阁的斗拱榫卯不能差一丝一毫,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正在检查木构修复的陈封启,额头渗着汗珠。作为参与玉皇阁修缮工程的匠人,他和团队用两个月时间,将矿物颜料调成与明清彩绘一致的色调,用传统技法加固了28处松动的梁柱。

  为守护好县域内如玉皇阁等古建筑,贵德县构建起严密的保护网络。从成立文物保护工作小组,到与村社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再到建立县、乡(镇)二级保护体系,层层压实的责任像一张大网,将470处不可移动文物纳入保护范围。贵德县博物馆的巡查队员,每年分片下乡数十次,在明长城贵德段的烽燧间、在文昌庙的壁画前,留下了无数足迹。“我们的巡查台账记了厚厚几十本,每一处裂缝、每一块松动的砖瓦都要登记在案。”巡查队员喇生军翻着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是文物安全的“晴雨表”。

  目前,贵德县已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的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让青海明长城贵德段、珍珠寺等一批国保、省保单位完成了本体修缮和“三防”工程。在文庙的戟门前,修复后的石雕螭首排水口重现往日神采,既保持了历史原貌,又解决了雨季积水的难题。这种“修旧如旧”的坚守,让贵德成为河湟地区文物保护的典范。(完)

编辑:甘晓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