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青海分社正文
新闻热线:0971-6263111 投稿信箱:cns0971@163.com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文娱

青海海东:河湟文化焕新彩 “文旅 +” 绘就富民兴旅新图景

2025年10月18日 17:46
来源:中新网青海

  中新网青海新闻10月18日电 题:青海海东:河湟文化焕新彩 “文旅 +” 绘就富民兴旅新图景

  作者 张海雯

  黄河岸边的水韵群科碧波荡漾,柳湾彩陶博物馆里游人如织,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的石板路上满是欢声笑语,土族阿姑的盘绣一针一线绣出幸福生活……“周末放松·去趟海东”变成越来越多人的生活选择。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以保护传承弘扬河湟文化为目的,积极融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锚定文旅深度融合目标,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路径,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起来,让特色的旅游产品“火”起来,不仅推动文旅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让高原之城焕发出蓬勃的发展生机。

丹麻花儿会现场。海东市委宣传部供图
丹麻花儿会现场。海东市委宣传部供图

  春节期间的文化盛宴让海东“热度出圈”。“十大”专场文艺演出涵盖管乐、曲艺、秦腔、花儿等艺术形式,节目既有《黄河颂》的雄浑壮阔,也有《土族阿姑》的灵动俏皮,线上线下吸引超160万人次关注,成为市民游客“过年必看”的文化大餐;“百龙千狮闹新春”河湟非遗暨传统社火展演将年味拉满,数万名市民与游客涌上街头,沉浸式感受河湟农耕文化的鲜活魅力,活动现场成为春节期间最热闹的“文化地标”。

  今年上半年,海东市首部大型歌舞诗剧《大道河湟》与原创花儿剧《阿哥的白牡丹》相继登台,不仅填补了海东市市级大型剧目的空白,更以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将河湟地区的民族迁徙史、民俗风情画搬上了舞台。

互助土族自治县轮子秋表演。海东市委宣传部供图
互助土族自治县轮子秋表演。海东市委宣传部供图

  用现代艺术语言解读传统,用多元活动形式激活遗产,海东市用“创新表达”让河湟文化从历史典籍中走出来,进入游客的视野与心田。观众在悠扬的花儿曲调、舒展的民族舞蹈中,读懂了黄河岸边的文明传承,成为文旅融合的“文化名片”。

  文化“单点出彩”不够,产业“协同发力”才是长久之计。海东市跳出“文旅只做观光”的传统思维,让“单打独斗”变“集群发展”,着力构建“文旅+农+体+商”多元融合生态。

  全面丰富“冰雪+体育”,持续扩大冰雪旅游产品供给,互助彩虹部落土族园、乐都瞿昙滑雪场等6个冰雪运动场所共推出35项冰雪旅游项目,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乐都柳湾彩陶。海东市委宣传部供图
乐都柳湾彩陶。海东市委宣传部供图

  每到周末,西宁市、甘肃省兰州市的游客驱车前来,在雪场上享受速度与激情,周边的农家院、民宿常常一房难求,“冰雪经济”成为海东冬日文旅的“新增长点”。

  承办8场“青超联赛”海东主场比赛,积极筹备2025年“青超联赛”闭幕式活动;积极开展冬春季“青BA”群众篮球赛,六县区联动组织超600场次比赛,运动员逾2000人。

  赛事期间,同步开展的农特产品展销、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带货活动,让海东的牦牛肉干、富硒土豆等特色农副产品“借赛出圈”,实现“赛事热带动文旅火、文旅火促进农商兴”的良性循环。

油嘴湾景区“打铁花”表演。海东市委宣传部供图
油嘴湾景区“打铁花”表演。海东市委宣传部供图

  截至8月,海东市旅游人数2309.61万人,同比增长20.33%;旅游收入64.19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前三季度,旅游人数达239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9.7亿元,同比增长均可以到20%以上。

  随着河湟文化的不断挖掘、文旅融合的持续深化,河湟大地正以更加迷人的姿态、更丰富的业态、更优质的服务,向世界发出“诗与远方”的诚挚邀约。(完)

编辑:甘晓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