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举措全力推进青海“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
全省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推进会后,结合全省林草工作实际,我省围绕推进会明确的“科学精准规划、核心区域攻坚、系统治理施策、多元模式创新、质量安全把控”等要求,以决战决胜姿态推动“三北”工程六期建设走深走实,以五大举措全力确保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我省从抓科学规划衔接入手,优化工程布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后,我省立足“国家与地方、长期与短期、全省与市州”三类规划衔接要求,重点推进湟水河流域甘青联防联治、青海湖环湖防沙治沙、黄河干流沿岸治理等重大项目。同时,结合光伏治沙、克土固沙、黄沙头综合治理等现有典型经验,科学划定治理单元,细化分区施策方案,谋划布局一批提质、兴业、利民的“三北”项目,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三北”工程示范样板。
抓科技支撑引领,提升治理效能。强化与省科技厅等部门协同,整合科研院所优势力量,聚焦耐旱种苗培育、沙化土地修复、智慧林草监测等关键领域开展联合攻关,推广无人机飞播、生物结皮固沙等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推动科技治沙深度融合。同时,加大治沙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持续突破耐旱、耐寒、耐盐碱优良树种和草种的选育瓶颈,不断攻克治沙关键技术。提升智能化、机械化应用水平,引进机械化铺设草方格、灌木平茬机、无人机播种等新装备新技术,提升防沙治沙作业效率。
抓多元模式创新,汇聚治沙合力。创新“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协同”治理机制,进一步争取国家林草重点项目资金倾斜,鼓励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参与防沙治沙,推进以路治沙、光伏治沙、产业治沙等融合发展模式。统筹“治沙”与“致富”,对2025年实施的林草项目全面推行以工代赈模式,累计吸纳2.7万名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发放劳务报酬2.16亿元,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抓质量安全监管,筑牢生态底线。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要求,强化种苗质量检疫检验,保障种苗供需平衡、质量达标,确保优质种苗供应。持续开展种苗质量抽检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确保生产经营许可、档案、标签、自检、检疫等各项制度落实。探索“场外办场”“场外造林”“场外管林”等模式,加强工程区巡护巡查,严厉打击毁林毁草、超载过牧等行为,常态化开展防火防虫专项行动,保障林草资源安全。
抓责任作风保障,强化执行力度。通过林长制层层压实地方责任,抓好目标任务落实。加强治沙物资统筹调度,做好种苗、稻草、防沙袋等储备供应。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九严禁”制度,严把资金使用关、项目实施关、工程质量关,全过程加强管理,确保“三北”工程建设质效。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以严实作风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 师晓琼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