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青海海北公司:冻土里种出绿电牧歌
【推广】
清晨,阳光透过稀薄的空气洒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广袤的大地上,5月份,这里还在下雪,暖色的光芒照在光伏板上的积雪中反倒带着一丝清冷。这里是海北公司光伏建设者们追逐光明的战场,也见证了他们用血泪书写的能源传奇。在这里,光伏项目不仅为国家的新能源事业贡献力量,更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实现了和谐共生。
攻坚克难 战天斗地拓新路

站在海拔3600米的高原上,在舒乘站瞭望台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壮观“蓝海”,海北公司工程建设部副主任柳洪丹说道,“这里的气候太恶劣了,一年中只有7、8、9月不下雪,冬天都是冻土,7、8、9月份雨水又特别多,地就变成了沼泽,可以说我们这根本没有黄金施工期。”
为了克服不同时期冻土及沼泽的影响,海北公司采取了大量的基础换填工作,挖除冻土、碾压基底、摊铺填料、压实填料,光是基础换填工作就花费了四个多月。由于海拔高,氧气稀薄,很多外地来的工人都因为不能承受缺氧下的高强度工作离开,施工人员不足问题一直很难解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促进农牧民增收,海北公司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主动吸纳当地农牧民参与建设,为当地农牧民群众提供了近百个就业岗位,同时,通过开办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帮助农牧民更好地掌握光伏组件安装等技能。

踩着及膝深的积雪穿行在方阵间,靴底与支架上凝结的冰凌碰撞出清越回响。阳光下仁佳光伏电站身后的光伏板看着好不安静,却不知每块板子底下都冰冻着一个个心酸的故事。如今那些嘶吼在山坳的钢铁巨兽已悄然退场,唯有光伏板背面铭牌上“高原特供版”的字样,还在诉说着一场惊心动魄的“驯兽传奇”。
“不只是我们,那些‘大家伙’也会高反呢。”海北公司副站长付佳佳回忆道。他说的“大家伙”便是现场常见的挖机、装载机、打桩机等施工设备,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机械设备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也会出现“高原反应”。高原地区海拔高,氧气稀薄、气压较低,发动机进气量下降的时候,发动机内燃料燃烧不够充分,发动机功率会严重下降。同时,低气压导致的水的沸点变低,则容易造成发动机冷却液沸腾,从而导致冷却液开锅,散热效果下降,最终导致了设备效能下降。
为了克服设备高反的影响,海北公司“小医生们”将“手术刀”对准了这些钢铁巨兽的“五脏六腑”。冬天的风雪中,建设者们穿着厚重的工装,跪在雪地里给挖掘机做“心脏手术”,在高原作业的挖掘机蓄电池寿命会比平原的更短,大家不断更换蓄电池的身影,恍若给垂死的机械心脏做电击复苏。另一边,为了帮助大家伙们更好地在高原“呼吸”,建设者们加强对进气系统的检查,避免进气通道堵塞使得进气量更小。
严格把控 质量安全守红线

尽管施工条件恶劣,但光伏建设者们对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从未放松。他们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最高标准。特别是在330千伏煦光变电站的建设中,他们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
作为整个光伏项目的核心部分,升压站的建设过程尤为关键。海北公司建设者们倾注了大量心血,从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海北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白敏刚自豪地向我们介绍:“我们的330千伏煦光变电站,不仅功能完善,外观也彰显匠心,它已经成为高原上的一张闪亮名片,更是我们对工程质量的最好诠释。”升压站采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电力传输效率,还具备良好的抗风、抗寒能力,为整个光伏项目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海北公司在安全方面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执行力。他们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法规,将安全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应急预案、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每一项都落到了实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现场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但海北公司坚持对每一位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施工高峰期单日流动人员达百余人次,但安全教育培训完成率始终锁定100%,这份坚持和努力,为升压站的安全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质量管理方面,海北项目部同样秉持着“质量第一”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实行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对每一个工序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检查和验收。一旦发现质量问题,他们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绝不姑息。“当时混凝土振捣棒在零下25℃罢工,工人想偷工减料。”工程部预算专责刘琳掀开工程日志回忆道,5月的记录页上还沾着冰晶。那天他徒手抠开未凝固的混凝土,钢筋间隙的气泡触目惊心。随着红色停工令下达,公司坚决要求拔桩重新浇筑,紧接着44根问题桩基被连夜拔除。如今这些重生后的钢桩深扎冻土,超声波检测波形比平原地区的项目还要规整三分。
在扎苏合项目330千伏升压站回填过程中,出现了未分层碾压和回填土有建筑垃圾等问题,海北公司同样没有视而不见,而是及时进行了纠正整改,并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下发了正式的处理意见。这一系列举措坚决杜绝了质量问题的出现,严守了质量管理红线,也彰显了海北公司对质量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草绿天蓝 绿色发展绘新貌

如果你在9月份来到海北州,你会发现神奇的一幕——寒风凛冽,大部分地区的草皮已经枯黄。然而,在光伏项目现场,光伏板下方的草皮却依然绿意盎然。
“我们发现,光伏板下方的草皮生长情况要优于其他区域。”安全环保监察部的文海成兴奋地说道。
原来,成片的光伏板像一把大伞一样为牧草遮挡了阳光,避免了阳光直射,减少了水分蒸发,为草皮生长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环境。在提供优质牧草的同时,项目的光伏组件选用了1.5米以上的高支架,这样牛羊可以安全地从光伏板下面通过,不影响它们吃草。同时,牛羊的活动也不会对光伏板造成损伤,这种“板上发电+板下放牧”的牧光互补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了牧民增收,也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了保护施工区域生态环境,海北公司建设者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施工前,他们会详细记录施工区域的植被情况,并制定植被保护方案。施工过程中,尽量不破坏原有土层和地表植物,确需对地表进行开挖的,也会严格按照设计范围进行施工。此外,施工完成后,建设者们立即开展草皮养护和迹地恢复工作。“施工过程中,我们选择了用螺旋钢桩代替灌注桩,一是因为雨季湿度大,混凝土不宜凝固,第二点则是因为螺旋钢桩对土地的扰动小,对草皮的破坏也更小。”柳洪丹说道。建设者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光伏板下方的草皮生长良好,羊群和牛群悠然地在板下吃草,在高原上展现了一幅光伏与畜牧业和谐共生的独特画卷。

如今海北公司在这片土地上在运装机已达91.44万千瓦,在运330kV汇集站2座,110kV升压站5座赫然屹立。青海湖畔的风把舒乘站上悬挂的国旗吹得猎猎作响,轻轻擦去光伏板上的落尘,一场雪后又将大地掩盖进一场银装素裹。故事落幕正预兆着下个故事的开始,扎苏合二期及配套储能,整装待发,山侧的测风塔呼呼拉拉抡圆了风叶,绿色的脉动在海北草原上起伏,笔蘸饱墨,酝酿下一次酣畅的提笔顿挫。
7月,光伏板下的雪地供养舒展的嫩绿,缄默在黑色的土地,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恍若巨人的琴键,奏响着能源与自然的二重奏。当草场与电流在此和谐共振,当牧民的歌声与变压器的嗡鸣交织成曲,高原的风裹挟着悠悠牧歌,还有牧草成长的细语,以及一个关于“光”的承诺。(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