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产险青海:强化“三适当”原则 共同防范金融风险
【推广】
1.典型案例: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您好,王女士,我是您朋友介绍的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小张,听说您也想给自己及家人购买保险是吧?
王阿姨:您好,我是想购买一份健康医疗保险,听说朋友在您这办理的,所以想看看怎么办理。
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我们公司正在主推健康医疗保险,每年保费几百元,每日保费仅需几元钱。
王阿姨:那这份保险是什么病都可以赔偿吗?
保险公司销售人员:这是我们的保险条款,里面写明了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但都是专业术语估计您看不太明白,既然您的朋友都在我这投保了,您就放心吧,发生疾病后找我就行了,什么都可以赔偿。
王阿姨:那就这样吧,你就帮我办理投保吧
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好的好的,您需要填写健康告知书及投保单后,我帮您办理后续事宜就行了。
王阿姨:我看看,这里需要勾选疾病,我有高血压怎么填?
保险公司销售人员:这个您选否就行了,要不可能影响核保,对理赔没什么影响的。王阿姨:哦,行,你就帮我办理吧。
半年后,王阿姨突发脑溢血到医院进行了住院治疗,治疗费5万元,向保险公司申请报案后得知,因其隐瞒了高血压病史,无法获得保险赔偿。
2.案例分析:本案中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未遵循保险适当性原则,明知投保人患有高血压病史,通过隐瞒、混淆产品信息,夸大保险责任范围弱化责任免除,未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有利于消费者接受、理解的方式进行产品和服务信息披露,误导消费者投保,未能执行“适当性”管理要求,将不合适的产品提供给不合适的消费者,严重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3.风险提示:
注重保险适当性原则:2022年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了《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其中第十一条指出: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建立消费者适当性管理机制,对产品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实施分级、动态管理,并展开消费者风险认知、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将合适的产品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
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了《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要求保险公司对销售人员、产品进行分级管理并相互匹配,以提高产品的“适当性”。
在此倡导保险公司及广大消费者,充分认识适当性管理重要性,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保险公司应执行以下要求:应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风险及专业复杂程度进行评估并实施分级,做好动态管理,完善客户风险偏好、风险认知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评制度,为客户推荐合适的保险产品规避金融风险。对消费者的适当性管理机制进行规范,将合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通过适当的保险销售渠道和保险销售人员销售给适当的客户。保险销售人员需提升自身的专业性,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消费者情况,充分介绍产品和服务信息,同时还要以消费者可以理解的方式告知产品的收益及风险。
消费者应关注以下问题:
1.在选择保险产品时,根据自己需求和风险偏好,认真考虑风险保障需求,综合考虑产品的保障范围、保险期间、保费等因素,针对性规划保险,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按需投保合理分配购买比例。
2.建议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念,购买保险时应遵循适时、适度、适量性原则,根据自身年龄、健康状况和家庭支出,理性评估自身缴费能力,兼顾保障性的延续性和缴费的连续性,从而选择最适合自身的保险产品。
3.购买金融产品时增强风险责任意识,仔细阅读保险产品条款,了解权利和义务,确保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缴费周期、退保保费计算等内容,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预期,做到明白消费,理性投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