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金融知识教育宣传 农行青海分行传递“农情消保”温暖力量
中新网青海新闻3月15日电(侯思璇)2025年,农行青海分行紧紧围绕“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主题,聚焦重点人群,守正创新打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组合拳”,建立常态化、精准化、特色化、多元化的金融知识教育宣传体系,切实加强消费者风险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持续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质效,助力建设诚信、公平、安全、便捷的金融消费环境。
坚守营业厅堂主阵地,常态化宣传“不打烊”。利用辖内营业网点数量多、范围广的优势,紧抓网点宣传主阵地,通过智能播控系统、自助机具滚动播放宣传口号,在厅堂内摆放金融知识宣传折页、宣传手册,在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海报,营造浓厚的金融知识教育宣传氛围。主动向客户发放宣传材料,引导客户关注农行线上渠道金融知识教育宣传内容,针对客户疑问进行“一对一”金融知识讲解。同时,开展“行长接待日”“微沙龙”“微课堂”等活动,结合金融知识典型案例,向客户宣讲防范非法集资、防范新型网络诈骗等金融知识,剖析“免费领礼品”“冒充亲友转账”“代理维权”“减免债务”等常见骗局,帮助客户识别金融风险,提醒客户“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信息”,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用心关爱“银发”群体,优质服务情暖夕阳。精准聚焦老年群体,深入社区、牧区、乡村、养老院,开展教育宣传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储蓄、理财、保险等基础金融知识,重点揭露“虚假养老项目”“保健品诈骗”“高收益理财骗局”等金融诈骗手段,提升老年群体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向老年客户讲解适老化金融服务,推广大字版手机银行、语音助手等适老化功能,让老年客户看得清、用得好、操作更安心,切实解决老年客户在使用金融服务时遇到的困难,传递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爱与温暖,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盼。
金融春风“吹”进校园,因“材”施教护航成长。以春季学期开学为契机,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宣传“进校园”活动。走进小学校园,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故事和互动游戏,向小学生普及货币知识、储蓄意义以及基本的消费观念,在他们心中播下金融知识的“种子”。走进中学校园,开展金融知识讲座,讲解储蓄、理财、贷款、信用卡使用等金融知识,结合“以案说险”,剖析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的特征,帮助学生提高警惕性和防范能力。走进大学校园,结合当下大学生群体最关注的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等热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远离“非法校园贷”“网络刷单”“好评返现”等金融陷阱,远离网络游戏“虚假交易欺诈”,维护自身权益。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聚力提高青少年的风险防范意识、消费维权意识及金融知识水平,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金融环境,以学生带动家长、以校园辐射家庭,推动金融知识普及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提升新市民金融素养,携手共创美好生活。深入商圈、社区、市场,聚焦个体工商户、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市民群体,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的金融知识教育宣传活动。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手册、开展互动问答,针对新市民在就业、创业、住房、教育等方面的金融需求,详细介绍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新市民群体提供实实在在的金融支持,切实增强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助力他们就业创业、安家落户,更快融入城市生活。围绕“防范电信诈骗”“防范非法集资”“保护个人信息”等主题,提醒广大新市民群体妥善保管银行卡、手机、移动电脑等个人信息载体,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提升新市民群体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守护新市民群体的财产安全。
特色活动“花样告白”,防范风险守护芳华。借助第115个国际劳动妇女节,组织各级机构以集中金融知识讲座等形式,在向女性消费者送上温馨节日祝福的同时,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宣传活动。针对女性同胞在网络购物过程中容易遇到的消费陷阱,讲解“网络诱导借贷”“虚假广告”“虚假链接”“冒充客服”等新型金融诈骗案例,切实提升女性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围绕投资理财诈骗等热点内容,深入剖析“虚假投资平台”“虚假高收益理财产品”等投资理财诈骗新手段,提醒女性客户警惕“高回报、低风险”的诱惑,防范金融风险,保护自身权益。
打造多元化宣传矩阵,让金融知识“触手可得”。拓展线上宣传阵地,制作“青绿消保讲堂”“成语新说”等原创金融知识长图漫画,积极在各类宣传载体推送,将金融知识源源不断送到消费者“手中”,为消费者提供随时随地金融知识“充电”的机会。依托总行数字化消保展厅,上线数字化展厅“青海馆”,融合交互式界面、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与“只此青绿”品牌元素,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在“青海馆”中布放各类金融知识普及漫画、视频,以及特色教育宣传活动剪影,让消费者沉浸式体验学习金融知识的乐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