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海南供电公司:变电站凌晨突发故障 供电员工彻夜开展抢修
中新网青海新闻3月27日电(付艳云)“电压测试正常,电流稳定,一切正常!”25日,当“恢复供电”的指令下达后,在位于平均海拔2200米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35千伏常牧变电站抢修现场,抢修人员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至此,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艰苦奋战彻底结束。
回望过去的十几个小时,每分每秒都充满了挑战。3月25日零点左右,35千伏常牧变电站突发故障,情况十万火急。接到抢修命令后,由国网海南供电公司变电运维、检修、试验、配网等专业组成的16人抢修队伍,立刻准备抢修物资,兵分两路赶往现场。负责临时供电工作的13人小组先一步到达发电车接入现场,熟练地连接电缆,固定发电设备。确认发电车正常发电后,抢修人员分成两队,一队值守现场,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另一队则赶往常牧变电站,等待为负责变电站抢修作业的小组进行站外安全监护。
凌晨3时50分左右,负责变电站抢修作业的3人小组到达现场,完成全部安全措施布置后,变电站内抢修作业开始实施。经过排查,抢修人员初步判断故障点是站内10千伏常二路出线电缆和避雷器异常烧损造成10千伏常二路停电。
当抢修人员准备打开电缆柜柜门,对受损电缆及避雷器进行详细检测和更换时,难题接踵而至。受损的电缆头和避雷器处于电缆柜下柜体最后方,抢修人员需从电缆柜最下方进入内部后,才能进行更换作业。“得先将电缆抽出余量,才能进行切除及制作、更换工作。”现场工作负责人汪志强迅速提出抢修方案。紧接着,两名队员趴在地上,一人趴着进入电缆柜底部后,蜷缩在不到50厘米高的空间内,另一人则将上半身爬进电缆柜底部与他进行配合。电缆抽取工作异常艰难,因为电缆柜内空间狭小,两人的头只能轻微转动,紧绷的颈部肌肉每转动一下,都伴随着一阵酸痛。长时间保持蜷缩和趴地姿势,两人的双腿渐渐麻木,胳膊也因持续发力,酸痛无比,肌肉痉挛不时袭来,虽然两人用尽全身力气,但电缆每次只能抽出一点点。
1公里以外的室外,负责临时供电的抢修小组,顶着寒风,每隔一段时间,便绕着发电车巡视一圈,检查电缆是否有松动,设备运行有无异常。高原的春夜,寂静且寒冷。尽管身着厚实的棉服,但长时间的室外值守,抢修人员的手脚还是很快被冻得麻木。
随着时间的缓缓推移,高原的天空渐渐泛起鱼肚白。彻夜未眠的抢修人员,仍然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烧毁电缆头和避雷器拆卸、新电缆头制作、连接、固定和保电工作。
25日中午时分,随着最后的检查和调试完成,抢修工作结束。随后,临时供电现场的抢修人员开始进行发电车拆除和线路恢复供电工作。13时55分,10千伏常二路线路全线恢复供电。整个抢修过程中,沿线用户正常用电未受影响。(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