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乐都区以高质量发展之笔绘就乐都新画卷
中新网青海新闻1月7日电(马慧翠)2024年,海东市乐都区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聚焦生态文明高地打造和产业“四地”建设目标任务,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求真务实,综合施策,交出了一份量质齐升的满意答卷。
立足生态优先,绿韵乐都山清水秀
当地坚决扛牢“国之大者”重大责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PM2.5平均浓度值29μg/m3。统筹“三水”治理,全区227个排污口规范立牌并通过整改验收,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国省控断面水质均达Ⅲ类,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强化固体废物环境监管和风险防控,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立足农业稳产,谷地乐都品优质高
乐都奋力推进粮食生产能力提升与农业特色产业建设,整治完成耕地“非粮化”2.65万亩、撂荒地1.46万亩,复耕复种率100%,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0.7万亩。各类农作物播种56.99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2.43万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39个,新建寿乐、马厂等钢架拱棚和高档温室562栋。持续释放畜禽养殖产能,建成农业部直联直报备案畜禽规模养殖场19家,各类畜产品产量2.48万吨。
立足补链集群,兴业乐都后势强劲
乐都铁合金企业“以大换小”产能置换顺利推进,福海、金丰硅铁矿热炉节能减排优化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实施,青海天蓝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二期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中钛青锻年产4万件钛合金及高温合金挤压、模锻专线升级智能制造项目正在购置设备,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取得突破。5家工业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级贯标评定,1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成功培育规上企业1户,中小微企业52户。
立足城乡融合,品质乐都优建精管
当地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投资2.1亿元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5项,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污水补短板强弱项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续建项目完成28个小区1608户,原青海锻造厂生活区棚户区安置小区13栋楼完成电梯加装31部。牢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累计识别脱贫监测户1011户3267人,住房安全动态监测覆盖5.7万户,投资2.06亿元建设农村道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05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成果巩固项目10项。义务教育巩固率99.01%,脱贫人口参保率100%。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57万人。
立足民生福祉,幸福乐都温暖民心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支出80%以上投入民生领域。实施凤山中学二期、古城大街小学等重点项目8项,中小学幼儿园消防能力提升项目中单体消防改造已完工。稳步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7大学区实现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管理互通。稳步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高庙、洪水等6所卫生院获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承办全国首届高原康养医学学术研讨会,高原康养行业水平整体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常住人口签约率达79%,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6.21%,履约率100%。
立足深化改革,政畅乐都高效善治
乐都着力推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顺利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情况核查。全区各类市场主体达18900户,新发展市场主体1772户,培育新入库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9家,升规入限7家。畅通市场主体问题诉求反映渠道,消费投诉办结率98%,挽回经济损失49.52万元。优化政务服务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址投入使用,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征收等高频事项全面进驻“窗口”,行政许可事项已同步至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
立足发展底线,和谐乐都安全稳定
组建运行“冶金企业安全生产联盟”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提质增效,全面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和燃气管线带病运行专项整治,全链条推进电动自行车整治,6215栋安全隐患自建房整治销号清零见底。国家及省市各类巡查考核、明察暗访、督察检查反馈问题179条,整改率100%。有力推进防灾减灾,“智慧矿山”建设实现矿山安全生产经营和地质灾害防治数字化管理。(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