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批博士服务团成员程康安:“援”源不断青海情
中新网青海新闻1月16日电 题:第22批博士服务团成员程康安:“援”源不断青海情
作者 张静 张添福 何君
日前,程康安再次回到第二故乡——青海。一大早,他来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手术室内气氛紧张而有序,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员们已各就各位。

第一例患者李梅(化名)患有心律失常、心房扑动等症状多年。之前,她在外地做了二尖瓣置换术后得到缓解,一年后又复发。随着病情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我们了解到程康安教授定期会来青海开展门诊坐诊和手术后,就立即来预约了。”李梅的家属王先生说。
北京协和医院心脏科专家程康安是中组部、团中央第22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尽管为期一年的援青工作早已结束,但程康安依然坚持每个月往返在北京协和医院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为复杂、疑难的心脏病患者提供治疗与手术服务,用爱搭建起高原患者“心”的希望。
程康安说:“一般我会安排一次门诊和半天手术,解答疑难患者的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复杂的危重患者集中进行手术治疗。”

为了确保李梅的手术顺利进行,程康安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心内一科主任任明团队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讨论,采用了最新的二维影像引导技术和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术(PFA)。
手术中,程康安手持特制的脉冲消融导管,小心翼翼地将其通过血管引入到患者的心脏部位。程康安一边专注地盯着屏幕上的影像,一边向身旁的年轻医生解释着每一个步骤的重要性。
30分钟的紧张忙碌,实现了肺静脉的电隔离,患者恢复了正常的窦性心律。
“医学不断发展,只有持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程康安激励医护人员,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为提高基层诊疗水平,多年来,程康安会针对青海省心血管科医生开展线上授课。他说,只有提高整个团队和区域整体医疗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程康安正在主持一项名为“不同海拔地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的项目,该研究将揭示海拔对治疗效果及患者恢复的影响,提供定制化治疗方案的数据支持,优化高海拔地区的临床实践,并丰富心律失常疾病治疗的科学知识,提升特定环境下房颤患者的治疗质量。
“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为高原地区的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程康安表示。
这些年,程康安在青海也赢得了一批忠实的“粉丝”。每当他回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时,总能看到门外排起长队的患者及其家属。
为了确保那些病情极其复杂且危重的青海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最佳治疗,程康安发挥桥梁作用,为他们开辟了一条通往北京协和医院的生命“绿色通道”。
详尽评估、定治疗方案、协调床位、专家会诊预约……作为北京协和医院心脏科的专家,程康安积极沟通协调,确保这条生命线高效运作。
从初入青海时的陌生与挑战,到如今成为患者心中信赖的“明星医生”,程康安说,“每次看到患者和家属因为康复脸上洋溢着笑容,就是我这些年不断努力的最大动力。”(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