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药香漫高原 学科创新助发展——青海民族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工作纪实
中新网青海新闻10月29日电 题:雪域药香漫高原 学科创新助发展——青海民族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工作纪实
作者 张越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红色的长征记忆与绿色的藏雪茶产业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曲科技赋能高原发展的新篇章。青海民族大学药学院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十年如一日扎根于此,以科技力量助力地方产业振兴,成为青海省产业“四地”建设的生动实践者。
科技兴农:从藏雪茶到“金色产业”
班玛县藏雪茶源于野生花叶海棠,但因传统工艺落后,长期未能实现规模化发展。自2018年起,青海民族大学药学院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玛柯河流域,采集野生样本300余份,首次明确了藏雪茶的活性成分与药用价值,并优化生产工艺,将茶叶的酚氨比从8∶1降至4∶1,显著提升了口感和营养价值。
团队协助企业完成有机认证,建立4项企业标准,开发出柳兰绿茶、花茶等7款新产品,推动藏雪茶年产值逐年增长。2021年,相关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复购率达35%,入选青海省“十大绿色有机品牌”。2022年,团队在班玛县设立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构建“科技+企业+农户”的全产业链支持模式,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亚尔堂乡牧民扎西多杰通过种植藏雪茶,年收入从不足2万元增至6万元,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创新驱动:服务青海“四地”建设
围绕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目标,团队推动藏雪茶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为高原特色产品输出提供了示范。同时,团队开展藏药材野生抚育与生态种植研究,助力“中华水塔”生态保护,并通过藏药配方颗粒剂等科技成果转化,填补了省内生物医药领域空白。
科研育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团队将科技服务与红色教育相结合,以红军沟纪念馆为“第二课堂”,组织师生深入高原开展资源普查与标准制定,培养了一批扎根青藏高原的生物医药人才。近年来,团队培养的硕博研究生中,80%选择留青工作,成为地方产业与科研的中坚力量。团队还通过“传帮带”模式,为班玛县培训技术骨干,强化本土“造血”功能。
高原赤子:以科技报国书写担当
面对高原缺氧、环境艰苦的挑战,团队师生常年奔赴海拔五千米的区域开展野外采样,在极端环境中坚守科研一线。2020年,团队荣获青海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以“缺氧不缺精神”的毅力,将论文写在青藏高原,用科技之光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青海民族大学药学院以学科建设服务地方发展,构建了从中藏药资源开发到高原生物医药研究的特色学科体系,拥有7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为青海“四地”建设持续注入科技动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支团队继续以科技为笔,绘就民族团结与产业振兴的高原画卷。(完)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18;京(2022)0000119]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