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湟源:石榴花开共富路 和美乡村幸福来
中新网青海新闻2月18日电(才让措 李隽)近年来,西宁市湟源县全面落实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的工作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生动谱写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篇章。
始终把推动就业创业作为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关键举措,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6期2200人次,组织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百日千万”暨“雨露计划”线上招聘会、易地扶贫搬迁暨东西部协作招聘会等40场,城镇新增就业100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亿元。积极扩大与东中部地区双向就业吸纳规模,强化流入地和流出地协同管理和服务保障,组织140名外出人员“点对点”劳务输出工作,帮助各族群众增加收入、提高技能、开阔视野、更新理念。
湟源县围绕产业“四地”建设重大战略,加大“河湟田园·日月臻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大力推进牦牛、藏羊、饲草、青稞、冷凉蔬菜等产业发展,湟源胡萝卜、青蒜苗、牦牛肉、马牙蚕豆等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推进茶马互市交易港、医用牛心包膜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收入达1.7654亿元,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以上。
该县加大对湟源排灯、皮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技艺传承和就业创业服务相融合为目标,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培育2家皮绣研发公司,培养从事皮绣及民间手工艺品的绣娘700余名。从一粒青稞、一颗蚕豆、一根蒜苗、一头牦牛、一针一线延伸,多民族群众共育兴业富民产业,不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也推动了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活力与希望。
湟源县把强村富民作为各族群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关键目标,以集体股份分红型、盘活集体资产型、兴办经济实体型、开展服务创收型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县村集体经济产业布局更加科学,2024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共2925.7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中等村占比达75.34%,50万元以上的强村占比达10.27% 。
该县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实施巴燕乡上浪湾村农机服务队项目,组建全过程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队,为农户提供“菜单式”“保姆式”农业社会化服务,2024年上浪湾村集体收益23万元,带动就业15人次,人均增收5500元。(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