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门源296名干部扎根基层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新网青海新闻2月25日电(张辉 李隽)自“两讲四促两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海北州门源县296名干部化身“政策翻译官”和“民生施工队”,携带着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密码”,深入12个乡镇、109个行政村,通过“理论宣讲+实践服务”双轨并行,推动中央及省州委一号文件精神在高原大地结出惠民硕果。
该县各工作组构建“庭院课堂+田间论坛+云端讲堂”三维阵地,化“文件语”为“百姓话”,将“大政策”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小道理”,并聚焦信仰故事、实干故事、民生故事等,以“身边事”激“奋进志”。西滩乡组建党员先锋队开展“敲门行动”,为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定制医保报销、宅基地审批等政策解读服务,累计解答问题200余件,发放政策资料1000余份。东川镇巴哈村深挖本土资源,邀请致富带头人、老党员等“乡村能人”,讲述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的生动故事,带领党员群众重温红色记忆,凝聚乡土文化认同感,激发共建家乡的责任感。皇城乡巧借“青BA”篮球联赛热潮,在赛场边开设“政策驿站”,致富能手现场分享民宿运营、饲料加工等实战经验,实现文体活动与政策宣讲的有机融合,吸引300余名群众参与互动。
活动聚焦“促产业、促就业、促振兴、促和谐”,以项目化、链条化思维推动乡村经济提质增效。皇城乡马营村针对农牧民群众普遍反映的牛羊养殖成本高问题,主动作为,积极谋划以建设饲料加工车间为主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并逐步健全“资产收益+务工吸纳+订单收购+服务延伸”的联农带农机制,致力于通过就近出售、购入合理保护价格的饲草料降低群众养殖压力。
门源县供销合作社立足春耕备播工作,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技术人员通过现场演示,向农户详细介绍种子包衣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操作方法,让农户们直观地感受到这项技术的好处。西滩乡东山村依托农机服务队,流转托管土地5200亩,确保所有土地应种尽种、不抛荒,并且专门邀请农技员、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开展科学施肥、安全用药、田间管理、农机培训、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活动,解决乡亲们在春耕备耕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门源县将整治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相结合,以“微改造”撬动“大变革”,各宣讲干部带头组织村民清理垃圾、改造厕所、绿化庭院,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北山乡大泉村开展“清洁家庭”评选,通过“积分制”评比,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大力宣传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针对殡葬领域铺张浪费、违规占地等问题,工作组积极宣讲关于殡葬领域的法律法规、生态安葬奖补政策等,普及科学知识,传递文明理念,并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等,树立厚养礼葬、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尚。(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